有覺有觀的說明以及相對應的大腦機制



「有覺、有觀」 (新譯「有尋、有伺」) 是打坐 (meditation) 的基本功。
初禪成就時,離欲、離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
早上 (2014/12/28) 獅子吼讀經班有同學問到「有覺有觀」的意思, 邱大剛回答滿好的:
有覺、有觀: 「覺」與「觀」兩者皆有。 
」又譯為「」,是投向的注意力。 
」又譯為「」,是持續的注意力。 
例如打坐時將心念投向呼吸,就是「」; 
接著將心念持續地省察呼吸,就是「」。
剛才正好在讀一本書 (*),裡面提到了相對應的大腦機制 (p. 319):
頂葉」就像是大腦的方向盤,把注意力導向某個目標或某個地方。 (對應到「」)
前額葉皮質」則負責持續保持注意力。 (對應到「」)
那本書的作者是 Richard J Davidson,威斯康辛大學教授,在 1974 年曾到印度學習打坐三個月,同行的還有 EQ 一書的作者 Daniel Goleman。

Richard 在 1992 年會見逹賴喇嘛,請逹賴喇嘛協助募集有多年禪修經驗的高僧,設計實驗以 EEG 及 MRI 來觀察這些高僧的大腦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Richard 的發現是,打坐不但能產生獨特的大腦活化形態,並且會留下持久的改變。

*: The Emotional Life of Your Brain, 中譯: 情緒大腦的祕密檔案, 溫宗堃教授推薦並贈送於正念課程.

(image via Dani Ihtat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