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筆記] 雜阿含經卷第五十 上半卷 夜叉相應 (2/2) 林相應


夜叉相應 (2/2)


雜阿含 1325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優婆夷子,受八支齋,尋即犯戒,即為鬼神所持。

八支齋: 又作八關齋. 

成實論智度論:
一,不殺。二,不盜。三,不婬。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身不塗飾香鬘。七,不自歌舞,又不觀聽歌舞。八,於高廣之床座不眠坐。九,不過中食。此中前八者為戒而非齋,第九者正為齋戒。

俱舍論:
一,不殺。二,不盜。三,不婬。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塗飾香鬘,舞歌觀聽。七,不眠坐嚴麗床座。八,不食非時食。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爾時,優婆夷即說偈言:

「十四十五日,  及月分八日,
神通瑞應月,  八支善正受,
受持於齋戒,  不為鬼所持,
我昔數諮問,  世尊作是說。」

神通瑞應月: 又稱神變月、神足月,為正、五、九月等三個長齋月之異名,在此三個月中,諸天以神足巡行天下,故得名。(佛光阿含藏)

六齋日: 謂每月清淨持戒之六日。即白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黑月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僧眾每月於此六日須集會一處,布薩說戒。在家二眾於此六日受持一日一夜八關齋戒。印度自古傳說鬼神每於此六日伺機害人,故至此等日中,遂盛行沐浴斷食之風,其後佛教沿用此一行事,並謂於此六日,四天王必下降世間,探查人間之善惡。 (佛光大辭典)

爾時,彼鬼即說偈言:

「十四十五日,  及月分八日,
神足瑞應月,  八支修正受。
齋肅清淨住,  戒德善守護,
不為鬼戲弄,  善哉從佛聞。
汝當說言放,  我當放汝子,
諸有慢緩業,  染污行苦行。
梵行不清淨,  終不得大果,
譬如拔菅草,  執緩則傷手。
沙門行惡觸,  當墮地獄中,
譬如拔菅草,  急捉不傷手。
沙門善攝持,  則到般涅槃。」

時,彼鬼神即放優婆夷子。爾時,優婆夷說偈告子言:

「子汝今聽我,  說彼鬼神說,
若有慢緩業,  穢污修苦行。
不清淨梵行,  彼不得大果,
譬如拔葌草,  執緩則傷手。
沙門起惡觸,  當墮地獄中,
如急執葌草,  則不傷其手。
沙門善執護,  逮得般涅槃。」

時,彼優婆夷子如是覺悟已,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心不得樂,還歸自家,母遙見子,而說偈言:

「邁世而出家,  何為還聚落,
燒舍急出財,  豈還投火中?」

其子比丘說偈答言:

「但念母命終,  存亡不相見,
故來還瞻視,  何見子不歡。」

時,母優婆夷說偈答言:

「捨欲而出家,  還欲服食之,
是故我憂悲,  恐隨魔自在。」

是時,優婆夷如是、如是發悟其子;如是,其子還空閑處,精勤思惟,斷除一切煩惱結縛,得阿羅漢果證。

雜阿含 1326 經

鬼問佛:「一切財寶中,何者最為勝?修行何善行,能招於樂報? 於諸美味中,何者最為勝?於諸壽命中,何者壽命勝?」 
佛:「於諸人中財,信財 (信受正法) 第一勝。行佛法得樂果。解脫味最勝。智慧除老死,是為壽中勝。」

鬼問佛:「如何得到名望與稱譽?」
佛:「持戒能夠得到名望與稱譽。」

鬼問佛:「世間如何生起?」
佛:「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對六塵 (色、聲、香、味、觸、法) 而生起了世間。」

鬼問佛:「如何度過生死洪流?在生死洪流之中,不攀附,也沒有固定之處,如何能不沈沒?」
佛:「修習戒、定、慧,正念思惟,能夠度過生死洪流。不樂於五欲 (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超越對色 (一切人事物) 的貪愛,如此在生死洪流中不攀附,也沒有固定之處,而能夠不沈沒。

鬼問佛:「以何捨離苦?以何得清淨?」
佛:「精進能除苦。以慧得清淨。」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人間遊行,到阿臈鬼住處夜宿。

時,阿臈鬼集會諸鬼神。時,有竭曇鬼見世尊在阿臈鬼住處夜宿。見已,至阿臈鬼所,語阿臈鬼言:「聚落主!汝獲大利,如來宿汝住處。」

阿臈鬼言:「生人今日在我舍住耶?今當令知,為是如來?為非如來?」

時,阿臈鬼諸鬼神聚會畢,還歸自家,語世尊曰:「出去!沙門!」

爾時,世尊以他家故,即出其舍。

阿臈鬼復言:「沙門!來入!」佛即還入。以滅慢故,如是再三。

時,阿臈鬼第四復語世尊言:「沙門!出去!」

爾時,世尊語阿臈鬼言:「聚落主!已三見請,今不復出。」

阿臈鬼言:「今問沙門,沙門答我,能令我喜者善;不能令我喜者,我當壞其心,裂其胸,亦令熱血從其面出,執持兩手擲著恒水彼岸!」

世尊告言:「聚落主!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有能壞我心,裂我胸,令我熱血從面而出,執持兩手擲著恒水彼岸者。然,聚落主!汝今但問,當為汝說。令汝心喜。」

時,阿臈鬼說偈問佛:

「說何等名為,  勝士夫事物?
行於何等法,  得安樂果報?
何等為美味?  云何壽中勝?」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淨信為最勝,  士夫之事物,
行法得樂果,  解脫味中上,
智慧除老死,  是為壽中勝。」

時,阿臈鬼復說偈言:

「云何得名稱?」  如上所說偈。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持戒名稱流。」  如上所說偈。

時,阿臈鬼復說偈言:

「幾法起世間?  幾法相順可?
世幾法取受?  世幾法損減?」

爾時,世尊以偈答言:

「世六法等起,  六法相順可,
世六法取受,  世六法損減。」

阿臈鬼復說偈問佛:

「誰能度諸流,  晝夜勤方便?
無攀無住處,  孰能不沈沒?」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一切戒具足,  智慧善正受,
正念內思惟,  能度難度流。
不樂於五欲,  亦超度色愛,
無攀無住處,  是能不沒溺。」

時,阿臈鬼復說偈問佛:

「以何法度流?  以何度大海?
以何捨離苦?  以何得清淨?」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以信度河流,  不放逸度海,
精進能除苦,  以慧得清淨。
汝當更問餘,  沙門梵志法,
其法無有過,  真諦施調伏。」

時,阿臈鬼復說偈問佛:

「何煩更問餘,  沙門梵志法,
即曰最勝士,  以顯大法炬。
於彼竭曇摩,  常當報其恩,
告我等正覺,  無上導御師。
我即日當行,  從村而至村,
親侍等正覺,  聽受所說法。」

佛說此經已,阿臈鬼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雜阿含 1327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叔迦羅比丘尼住王園比丘尼眾中,為王舍城諸人恭敬供養,如阿羅漢。

又於一時,王舍城人於一吉星日歡集大會,即於是日闕不供養。有一鬼神,敬重彼比丘尼故,至王舍城里巷之中,家家說偈:

「王舍城人民,  醉酒眠睡臥,
不勤供養彼,  叔迦比丘尼。
善修諸根故,  名曰叔迦羅,
善說離垢法,  涅槃清涼處。
隨順聽所說,  終日樂無厭,
乘聽法智慧,  得度生死流。
猶如海商人,  依附力馬王。」

時,一優婆塞以衣布施叔迦羅比丘尼,復有優婆塞以食供養。

時,彼鬼神即說偈言:

「智慧優婆塞,  獲福利豐多,
施叔迦羅衣,  離諸煩惱故。
智慧優婆塞,  獲福利豐多,
施叔迦羅食,  離諸積聚故。」

別譯雜阿含327經:
白淨比丘尼,斷除於愛結,優婆塞有智,能施於彼食。 
以施彼食故,獲於無量福,白淨比丘尼,斷除於慳貪。 
優婆塞有智,能施於彼衣,以施彼衣故,獲於無量福。

時,彼鬼神說斯偈已,即沒不現。

雜阿含 1328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毘羅比丘尼住王舍城王園比丘尼眾中,為王舍城諸人民,於吉星日集聚大會,當斯之日,毘羅比丘尼無人供養。

時,有鬼神敬重毘羅比丘尼,即入王舍城,處處里巷四衢道頭而說偈言:

「王舍城人民,  醉酒惛睡臥,
毘羅比丘尼,  無人供養者。
毘羅比丘尼,  勇猛修諸根,
善說離垢塵,  涅槃清涼法。
皆隨順所說,  終日樂無厭,
乘聽法智慧,  得度生死流。」

時,有一優婆塞持衣布施毘羅比丘尼,復有一優婆塞以食供養。

時,彼鬼神而說偈言:

「智慧優婆塞,  今獲多福利,
以衣施斷縛,  毘羅比丘尼。
智慧優婆塞,  今獲多福利,
食施毘羅尼,  離諸和合故。」

別譯雜阿含326經:
毘𠼝比丘尼,斷除一切結,優婆塞有智,能施於彼食。 
以施彼食故,得大福增長,毘𠼝比丘尼,斷一切結使。 
優婆塞有智,能施毘𠼝衣,以施彼衣故,得大福增長。

時,彼鬼神說偈已,即沒不現。

雜阿含 1329 經

天神問佛:「如何於苦得解脫?如何滅苦?」

佛:「對於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不貪愛不執著,能夠解脫一切苦。苦從此而滅。」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娑多耆利天神、醯魔波低天神共作約誓:「若其宮中有寶物出者,必當相語;不相語者,得違約罪。」

時,醯魔波低天神宮中有未曾有寶,波曇摩華出,華有千葉,大如車輪,金色寶莖。

時,醯魔波低天神遣使告語娑多耆利:「聚落主!今我宮中忽生未曾有寶,波曇摩花,華有千葉,大如車輪,金色寶莖,可來觀看!」

娑多耆利天神遣使詣醯魔波低舍,告言:「聚落主!用是波曇摩百千為?今我宮中有未曾有寶,大波曇摩出,所謂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汝便可來奉事供養!」

時,醯魔波低天神即與五百眷屬往詣娑多耆利天神所,說偈問言:

「十五日良時,  天夜遇歡會,
當說受何齋,  從阿羅漢受。」

時,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今日佛世尊,  在摩竭勝國,
住於王舍城,  迦蘭陀竹園,
演說微妙法,  滅除眾生苦,
苦苦及苦集,  苦滅盡作證,
八聖出苦道,  安隱趣涅槃,
當往設供養,  我羅漢世尊。」

醯魔波低說偈問言:

「彼有心願樂,  慈濟眾生不,
彼於受不受,  心想平等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彼妙願慈心,  度一切眾生,
於諸受不受,  心想常平等。」

時,醯魔波低說偈問言:

「為具足明達,  已行成就不,
諸漏永滅盡,  不受後有耶?」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明達善具足,  正行已成就,
諸漏永已盡,  不復受後有。」

醯摩波低說偈問言:

「牟尼意行滿,  及身口業耶?
明行悉具足,  以法讚歎耶?」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具足牟尼心,  及業身口滿,
明行悉具足,  以法而讚歎。」

醯摩波低說偈問言:

「遠離於害生,  不與不取不,
為遠於放蕩,  不離禪思不?」

娑多耆利復說偈言:

「常不害眾生,  不與不妄取,
遠離於放蕩,  日夜常思禪。」

醯魔波低復說偈問言:

「為不樂五欲,  心不濁亂不,
有清淨法眼,  滅盡愚癡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心常不樂欲,  亦無濁亂心,
佛法眼清淨,  愚癡盡無餘。」

醯魔波低復說偈問言:

「至誠不妄語,  麁澁言無有,
得無別離說,  無不誠說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至誠不妄語,  亦無麁澁言,
不離他親厚,  常說如法言。」

醯摩波低復說偈問言:

「為持清淨戒,  正念寂滅不,
具足等解脫,  如來大智不?」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淨戒悉具足,  正念常寂靜,
等解脫成就,  得如來大智。」

醯魔波低復說偈問言:

「明達悉具足,  正行已清淨,
所有諸漏盡,  不復受後有。」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明達悉具足,  正行已清淨,
一切諸漏盡,  無復後生有。」

醯魔波低復說偈言:

「牟尼善心具,  及身口業跡,
明行悉成就,  故讚歎其法。」

 娑多耆利說偈答言:

「牟尼善心具,  及身口業跡,
明行悉成就,  讚歎於其法。」

醯魔波低復說偈言:

「伊尼延鹿[足專],  仙人之勝相,
少食捨身貪,  牟尼處林禪,
汝今當共行,  敬禮彼瞿曇。」

時,有百千鬼神眷屬圍繞,娑多耆利、醯魔波低速至佛前禮拜供養,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敬禮,而說偈言:

「伊尼延鹿[足專],  仙人之勝相,
少食無貪嗜,  牟尼樂林禪。
我等今故來,  請問於瞿曇,
師子獨遊步,  大龍無恐畏。
今故來請問,  牟尼願決疑,
云何得出苦?  云何苦解脫?
唯願說解脫,  苦於何所滅?」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世五欲功德,  及說第六意,
於彼欲無貪,  解脫一切苦。
如是從苦出,  如是解脫苦,
今答汝所問,  苦從此而滅。」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佛:

「泉從何轉還,  惡道何不轉,
世間諸苦樂,  於何而滅盡?」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眼耳鼻舌身,  及以意入處,
於彼名及色,  永滅盡無餘。
於彼泉轉還,  於彼道不轉,
於彼苦及樂,  得無餘滅盡。」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佛:

「世間幾法起?  幾法世和合?
幾法取受世?  幾法令世滅?」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六法起世間,  六法世和合,
六法取受世,  六法世損滅。」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

「云何度諸流,  日夜勤方便,
無攀無住處,  而不溺深淵?」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一切戒具足,  智慧善正受,
如思惟繫念,  是能度深淵。
不樂諸欲想,  亦超色諸結,
無攀無住處,  不溺於深淵。」

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復說偈問佛:

「何法度諸流?  以何度大海?
云何捨離苦?  云何得清淨?」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正信度河流,  不放逸度海,
精進能斷苦,  智慧得清淨。」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汝可更問餘,  沙門梵志法,
真實施調伏,  除此更無法。」

醯魔波低復說偈言:

「更餘何所問,  沙門梵志法,
大精進今日,  已具善開導。
我今當報彼,  娑多耆利恩,
能以導御師,  告語於我等。
我當詣村村,  家家而隨佛,
承事禮供養,  從佛聞正法。
此百千鬼神,  悉合掌恭敬,
一切歸依佛,  牟尼之大師。
得無上之名,  必見真實義,
成就大智慧,  於欲不染著。
慧者當觀察,  救護世間者,
得賢聖道跡,  是則大仙人。」

佛說是經已,娑多耆利、醯魔波低及諸眷屬五百鬼神聞佛所說,皆大歡喜,隨喜禮佛而去。

雜阿含 1330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揵連住耆闍崛山中。

時,尊者舍利弗新剃鬚髮。時,有伽吒及優波伽吒鬼。優波伽吒鬼見尊者舍利弗新剃鬚髮,語伽吒鬼言:「我今當往打彼沙門頭。」

伽吒鬼言:「汝優波伽吒,莫作是語!此沙門大德大力,汝莫長夜得大不饒益苦!」如是再三說。

時,優波伽吒鬼再三不用伽吒鬼語,即以手打尊者舍利弗頭。打已,尋自喚言:「燒我!伽吒!煮我!伽吒!」再三喚已,陷入地中,墮阿毘地獄。

尊者大目揵連聞尊者舍利弗為鬼所打聲已,即往詣尊者舍利弗所,問尊者舍利弗言:「云何?尊者!苦痛可忍不?」

尊者舍利弗答言:「尊者大目揵連!雖復苦痛,意能堪忍,不至大苦。」

尊者大目揵連語尊者舍利弗言:「奇哉!尊者舍利弗!真為大德大力,此鬼若以手打耆闍崛山者,能令碎如糠糩,況復打人而不苦痛?」

爾時,尊者舍利弗語尊者大目揵連:「我實不大苦痛。」

時,尊者舍利弗、大目揵連共相慰勞。

時,世尊以天耳聞其語聲,聞已即說偈言:

「其心如剛石,  堅住不傾動,
染著心已離,  瞋者不反報,
若如此修心,  何有苦痛憂?」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林相應


雜阿含 1331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眾多比丘於拘薩羅國人間遊行,住一林中夏安居。彼林中有天神住,知十五日諸比丘受歲,極生憂慼。

受歲: 僧眾在夏安居結束之日,於大眾中懺悔己過,並請指正,謂之「自恣」。僧團以夏安居計年、歲,故經一「自恣」行法,淨三業,則增一「法臘」,是名受歲。

有餘天神語彼天神言:「汝何卒生愁憂苦惱?汝當歡喜諸比丘持戒清淨,今日受歲。」

林中天神答言:「我知比丘今日受歲,不同無羞外道受歲,然精進比丘受歲,持衣鉢,明日至餘處去,此林當空。」

比丘去後,林中天神而說偈言:

「今我心不樂,  但見空林樹,
清淨心說法,  多聞諸比丘,
瞿曇之弟子,  今悉何處去?」

時,有異天子而說偈言:

「有至摩伽陀,  有至拘薩羅,
亦至金剛地,  處處修遠離,
猶如野禽獸,  隨所樂而遊。」

雜阿含 1332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國人間,止住一林中,入晝正受,身體疲極,夜則睡眠。

時,彼林中止住天神作是念:「此非比丘法,於空林中入晝正受,夜著睡眠,我今當往覺悟之。」

別譯雜阿含352經:
有一比丘,從俱薩羅國詣俱薩羅林,於中止住,晝日睡眠。

入晝正受: 此指在白天睡覺。

爾時,天神往至比丘前,而說偈言:

「比丘汝起起,  何以著睡眠?
睡眠有何利?  病時何不眠?
利刺刺身時,  云何得睡眠?
汝本捨非家,  出家之所欲。
當如本所欲,  日夜求增進,
莫得墮睡眠,  令心不自在。
無常不恒欲,  迷醉於愚夫,
餘人悉被縛,  汝今已解脫。
正信而出家,  何以著睡眠?
已調伏貪欲,  其心得解脫。
具足勝妙智,  出家何故眠,
勤精進正受,  常修堅固力。
專求般涅槃,  云何而睡眠?
起明斷無明,  滅盡諸有漏。
調彼後邊身,  云何著睡眠?」

時,彼天神說是偈時,彼比丘聞其所說,專精思惟,得阿羅漢。

雜阿含 1333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住林中,入晝正受,心起不善覺,依於惡貪。

時,彼林中住止天神作是念:「非比丘法,止住林中,入晝正受,心生不善覺,依於惡貪,我今當往開悟之。」

時,彼天神即說偈言:

「其心欲遠離,  正於空閑林,
放心隨外緣,  亂想而流馳。
調伏樂世心,  常樂心解脫,
當捨不樂心,  執受安樂住。
思非於正念,  莫著我我所,
如以塵頭染,  是著極難遣。
莫令染樂著,  欲心所濁亂,
如釋君馳象,  奮迅去塵穢。
比丘於自身,  正念除塵垢,
塵者謂貪欲,  非世間塵土,
黠慧明智者,  當悟彼諸塵,
於如來法律,  持心莫放逸。
塵垢謂瞋恚,  非世間塵土,
黠慧明智者,  當悟彼諸塵,
於如來法律,  持心莫放逸。
塵垢謂愚癡,  非世間塵土,
明智黠慧者,  當捨彼諸塵,
於如來法律,  持心莫放逸。」

時,彼天神說是偈已,彼比丘聞其所說,專精思惟,斷諸煩惱心,得阿羅漢。

雜阿含 1334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入晝正受,起不正思惟。

時,彼林中止住天神作是念:「此非比丘法,止住林中,入晝正受,而起不正思惟,我今當往方便善覺悟之。」

時,彼天神而說偈言:

「何不正思惟,  覺觀所寢食?
當捨不正念,  專修於正受。
遵崇佛法僧,  及自持淨戒,
常生隨喜心,  喜樂轉勝進。
以心歡喜故,  速究竟苦邊。」

時,彼天神說偈勸發已,彼比丘專精思惟,盡諸煩惱,得阿羅漢。

雜阿含 1335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於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入晝正受。時,彼比丘日中時,不樂心生,而說偈言:

「於此日中時,  眾鳥悉靜默,
空野忽有聲,  令我心恐怖。」

時,彼林中住止天神而說偈言:

「於今日中時,  眾鳥悉寂靜,
空野忽有聲,  應汝不樂心,
汝當捨不樂,  專樂修正受。」

時,彼天子說偈覺悟彼比丘已,時,彼比丘專精思惟,捨除煩惱,得阿羅漢。

雜阿含 1336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那律陀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

時,有天神名闍鄰尼,是尊者阿那律陀本善知識,往詣尊者阿那律陀所。到阿那律所,說偈言:

「汝今可發願,  願還生本處,
三十三天上,  五欲樂悉備。
百種諸音樂,  常以自歡娛,
每至睡眠時,  音樂以覺悟。
諸天玉女眾,  晝夜侍左右。」

尊者阿那律陀說偈答言:

「諸天玉女眾,  此皆大苦聚,
以彼顛倒想,  繫著有身見。
諸求生彼者,  斯亦是大苦,
闍鄰尼當知,  我不願生彼。
生死已永盡,  不受後有故。」

尊者阿那律說是語時,闍鄰尼天子聞尊者阿那律所說,歡喜隨喜,即沒不現。

雜阿含 1337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比丘在拘薩羅人間,林中止住,勤誦經、勤講說,精勤思惟,得阿羅漢果,證已,不復精勤誦說。

時,有天神,止彼林中者,而說偈言:

「比丘汝先時,  晝夜勤誦習,
常為諸比丘,  共論決定義。
汝今於法句,  寂然無所說,
不與諸比丘,  共論決定義。」

時,彼比丘說偈答言:

「本未應離欲,  心常樂法句,
既離欲相應,  誦說事已畢。
先知道已備,  用聞見道為,
世間諸聞見,  無知悉放捨。」

時,彼天神聞比丘所說,歡喜隨喜,即沒不現。

雜阿含 1338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止一林中。時,彼比丘有眼患,受師教,應嗅鉢曇摩花。時,彼比丘受師教已,往至鉢曇摩池側,於池岸邊,迎風而坐,隨風嗅香。

時,有天神,主此池者,語比丘言:「何以盜華?汝今便是盜香賊也!」

爾時,比丘說偈答言:

「不壞亦不奪,  遠住隨嗅香,
汝今何故言,  我是盜香賊?」

爾時,天神復說偈言:

「不求而不捨,  世間名為賊,
汝今人不與,  而自一向取,
是則名世間,  真實盜香賊。」

時,有一士夫取彼藕根,重負而去。

爾時,比丘為彼天神而說偈言:

「如今彼士夫,  斷截分陀利,
拔根重負去,  便是姦狡人,
汝何故不遮,  而言我盜香。」

時,彼天神說偈答言:

「狂亂姦狡人,  猶如乳母衣,
何足加其言,  宜堪與汝語。
袈裟污不現,  黑衣墨不污,
姦狡兇惡人,  世間不與語。
蠅脚污素帛,  明者小過現,
如墨點珂貝,  雖小悉皆現。
常從彼求淨,  無結離煩惱,
如毛髮之惡,  人見如泰山。」

時,彼比丘復說偈言:

「善哉善哉說,  以義安慰我,
汝可常為我,  數數說斯偈。」

時,彼天神復說偈言:

「我非汝買奴,  亦非人與汝,
何為常隨汝,  數數相告語,
汝今自當知,  彼彼饒益事。」

時,彼天子說是偈已,彼比丘聞其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去,獨一靜處,專精思惟,斷諸煩惱,得阿羅漢。

雜阿含 1339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十力迦葉住王舍城仙人窟中。時,有獵師名曰尺只,去十力迦葉不遠,張網捕鹿。爾時,十力迦葉為彼獵師哀愍說法。時,彼獵師不解所說。時,十力迦葉即以神力,指端火然,彼猶不悟。

爾時,仙人窟中住止天神而說偈言:

「深山中獵師,  少智盲無目,
何為非時說,  薄德無辯慧,
所聞亦不解,  明中亦無見,
於諸善勝法,  愚癡莫能了,
正使燒十指,  彼終不見諦。」

時,彼天神說是偈已,尊者十力迦葉即默然住。

雜阿含 1340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尊者金剛子,住巴連弗邑一處林中。時,巴連弗邑人民夏四月過,作憍牟尼大會。

時,尊者金剛子聞世間大會,生不樂心,而說偈言:

「獨一處空林,  猶如棄枯木,
夏時四月滿,  世間樂莊嚴,
普觀諸世間,  其苦無過我。」

爾時,林中住止天神即說偈言:

「獨一處空林,  猶如棄枯木,
為三十三天,  心常所願樂,
猶如地獄中,  仰思生人道。」

時,金剛子為彼天神所勸發已,專精思惟,斷諸煩惱,得阿羅漢。

雜阿含 1341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唯好樂持戒,不能增長上進功德。

時,彼林中止住天神作是念:「此非比丘法,住於林中,唯樂持戒,不能增修上進功德,今我當作方便而發悟之。」即說偈言:

「非一向持戒,  及修習多聞,
獨靜禪三昧,  閑居修遠離。
比丘偏倚息,  終不得漏盡,
平等正覺樂,  遠非凡夫輩。」

時,彼比丘天神勸進已,專精思惟,斷諸煩惱,得阿羅漢。

雜阿含 1342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有尊者那迦達多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有在家、出家常相親近。

時,彼林中止住天神作是念:「此非比丘法,住於林中,與諸在家、出家周旋親數,我今當往方便發悟。」而說偈言:

「比丘旦早出,  迫暮而還林,
道俗相習近,  苦樂必同安。
恐起家放逸,  而隨魔自在。」

時,那迦達多比丘為彼天神如是、如是開覺已。如是、如是專精思惟,斷諸煩惱,得阿羅漢。

雜阿含 1343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眾多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一林中,言語嬉戲,終日散亂,心不得定,縱諸根門,馳騁六境。

時,彼林中止住天神見是比丘不攝威儀,心不欣悅,而說偈言:

「此先有瞿曇,  正命弟子眾,
無常心乞食,  無常受床臥,
觀世無常故,  得究竟苦邊,
今有難養眾,  沙門所居止,
處處求飲食,  遍遊於他家,
望財而出家,  無真沙門欲,
垂著僧伽梨,  如老牛曳尾。」

爾時,比丘語天神言:「汝欲厭我耶?」

時,彼天神復說偈言:

「不指其名姓,  不非稱其人,
而總向彼眾,  說其不善者,
疏漏相現者,  方便說其過,
勤修精進者,  歸依恭敬禮。」

彼諸比丘為天神勸發已,專精思惟,斷諸煩惱,得阿羅漢。

延伸閱讀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雜阿含經卷第五十

CBETA: 雜阿含經 第 50 卷

(photo via ckhatr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