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筆記] 雜阿含卷十七 受相應 475 經 - 七佛未成佛時思惟觀察諸受的方法

本經說明七佛未成佛時思惟觀察諸受的方法: 思惟觀察「受、受集、受滅、受集道跡、受滅道跡、受味、受患、受離」。

1. 受: 有三種主要的感受 - 苦、樂、不苦不樂。

2. 受集: 導致感受升起的原因 - 六根 (眼)、六境 (色法)、六識 (眼識) 接觸,導致產生各種感受。

3. 受滅: 導致感受消滅的原因 - 六根、六境、六識不接觸。

4. 受集道跡: 使感受升起的途徑 - 愛樂、讚歎、染著、堅住於感受。

5. 受滅道跡: 使感受消滅的途徑 - 不「愛樂、讚歎、染著、堅住」於感受。

6. 受味: 感受帶來的滿足與快樂 。

7. 受患: 感受會有的過患 - 感受因觸而生,觸會變化無常,因此感受也隨之變化無常的,進而導致苦的升起。

8. 受離: 深刻體會感受導致的過患,設法出離於感受 - 斷除對於感受的欲望及貪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毘婆尸如來未成佛時,獨一靜處,禪思思惟,作如是觀,觀察諸受。

云何為受?云何受集?云何受滅?云何受集道跡?云何受滅道跡?云何受味?云何受患?云何受離?

如是觀察,有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觸集是受集

觸滅是受滅

若於受愛樂、讚歎、染著、堅住,是名受集道跡

道跡: 路徑,指達到目的地的方法。

若於受不愛樂、讚歎、染著、堅住,是名受滅道跡

若受因緣生樂喜,是名受味

若受無常變易法,是名受患

若於受斷欲貪、越欲貪,是名受離。」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毘婆尸佛,如是式棄佛、毘濕波浮佛、迦羅迦孫提佛、迦那迦牟尼佛、迦葉佛,及我釋迦文佛,未成佛時思惟觀察諸受,亦復如是。

參閱雜阿含 41 經,說明五受陰及集、味、患、離。

云何受如實知?有六受身——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是名受。

延伸閱讀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雜阿含經卷第十七

CBETA: 雜阿含經 第1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