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法師講述:八正道


八正道分為「世俗的八正道」及「出世間的八正道」。

正見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七八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上說。差別者:「何等為正見?謂正見有二種,有正見,是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無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世俗正見) 何等為正見有漏、有取,向於善趣?若彼見有施、有說、有齋,有善行、有惡行,有善惡行果報,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眾生生,有阿羅漢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是名世間正見,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

(出世間正見) 何等為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於法選擇,分別推求,覺知黠慧,開覺觀察,是名正見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有齋: 有律儀、有持戒。

有正見,才有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離開正見,就是邪見。

《中阿含經》卷11〈6 王相應品〉

若此眾生成就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誹謗聖人,正見成就正見業,彼因緣此,身壞命終,必昇善處,乃至天上。

《中阿含經》卷6〈3 舍梨子相應品〉

長者因正見故,或滅苦痛,生極快樂,因正見故,或得斯陀含果,或阿那含果,長者本已得須陀洹。

《中阿含經》卷47〈3 心品〉

因正見故生正志,因正志故生正語,因正語故生正業,因正業故生正命,因正命故生正方便,因正方便故生正念,因正念故生正定。賢聖弟子心如是定已,便解脫一切婬、怒、癡。

《雜阿含經》卷28

彼正見者,能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起定正受故,聖弟子心正解脫貪欲、瞋恚、愚癡,如是心善解脫。

正志 (正思惟)


何等為正志(正思惟)?謂正志二種。有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有正志,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世俗正志) 何等為正志有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謂正志出要覺、無恚覺、不害覺,是名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

(出世間正志) 何等為正志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心法,分別自決意解,計數立意,是名正志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出世間: 出離煩惱。

無漏: 沒有煩惱。

不取: 沒有執著、佔有、執取。

正思惟: 符合正當的思考及決策。時時刻刻思惟正見,提醒自己,在生活中 (身口意行為) 符合正見,防範自己不要落入邪見、造作苦集。

正語


「何等為正語?正語有二種。有正語,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有正語,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世俗正語) 何等為正語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謂正語離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是名正語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

(出世間正語) 何等正語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除邪命,念口四惡行、諸餘口惡行,離於彼,無漏、遠離、不著,固守、攝持不犯,不度時節,不越限防,是名正語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口四惡行: 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念口四惡行: 時時刻刻知道口的四惡行。

正語: 不說不實的妄語、不挑撥是非、不惡口罵人、不談論無意義的閒話。

語言是來自於想和口行,也就是有想和意志決策推動,才從口中說出言語表達出來,若無正見與正思惟,語言有可能就會有偏差,若有正見和正思惟,語言自然就會符合正語。

正業


「何等為正業?正業有二種。有正業,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有正業,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世俗正業) 何等為正業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謂離殺、盜、婬,是名正業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

(出世間正業) 何等為正業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除邪命,念身三惡行、諸餘身惡行數,無漏、心不樂著,固守、執持不犯,不度時節,不越限防,是名正業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身三惡行: 殺生、偷盜、邪婬。

離殺、盜、婬: 避免身犯三惡業,招感不安的禍患,不與身三惡業之境合,不使身受三惡業誘惑。

正業: 身業是來自意業所推動,因此正業涵蓋正確見解的身心行為。

中阿含一八九經
云何正業?離殺,不與取(不偷盜),離邪淫,是名正業。是為見邪業是邪業者,是謂正業。

正命


「何等為正命?正命有二種。有正命,是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命,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世俗正命) 何等為正命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謂如法求衣食、臥具、隨病湯藥,非不如法,是名正命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

(出世間正命) 何等為正命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於諸邪命無漏、不樂著,固守、執持不犯,不越時節,不度限防,是名正命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正命: 不從事非法的行為而得活命。以不犯戒律的行為,取得生活必需用品。

正方便 (正精進)


「何等為正方便 (正精進)?正方便有二種。有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方便,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世俗正方便) 何等為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謂欲、精進、方便超出、堅固建立,堪能造作精進、心法攝受、常、不休息,是名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

(出世間正方便) 何等為正方便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憶念相應心法,欲、精進、方便、勤踊,超出、建立堅固、堪能造作精進,心法攝受、常、不休息,是名正方便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正精進: 精勤不放逸的堅決心,依正法而實踐,永不退志,直至完成正精進之目的。也就是說,對苦集滅道四聖諦的道理有正確的認識之後,生起強烈出離欲惡不善法之心,避免遭受煩惱痛苦之禍患,一直到達涅槃。

已經生起的貪、瞋、掉悔、昏沉、疑之欲惡不善法應斷除;對於未生起之惡不善法,應防止令不生起;對於滅除欲惡不善法的善念未生起,應努力的使它生起;滅除欲惡不善法的善念,已經生起之心,應當維持著,心不忘失,甚至努力使它增長廣布,直至完成圓滿。

正精進又稱為四正勤或四正斷。

正念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七八四)

何等為正念?謂念隨順,念不妄、不虛。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九(一八九)中阿含雙品聖道經第三(第五後誦)

以念斷於邪見,成就正見,是謂正念。

以念斷於邪志,成就正志,是謂正念。

以念斷於邪語,成就正語,是謂正念。

以念斷於邪業,成就正業,是謂正念。

以念斷於邪命,成就正命,是謂正念。

云何正念?比丘者,觀內身如身,觀至覺、心、法如法,是謂正念。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七八五)

「何等為正念?正念有二種。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念,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世俗正念) 何等為正念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若念、隨念、重念、憶念,不妄、不虛,是名正念世、俗,有漏、有取,正向善趣。

(出世間正念) 何等為正念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若念、隨念、重念、憶念,不妄、不虛,是名正念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轉向苦邊。


這段經文將正念分為二種:
一種是對法隨念,時時不忘,如實的念法,正向於善趣,這是世俗的正念,沒有和四聖諦相應,滅除煩惱;
一種是思惟與現觀四聖諦,完成斷除苦集,獲得涅槃,這是出世間,無煩惱,不執取,滅盡苦,獲得究竟解脫的正念。


正念: 四念處的修行。

正: 趣向解脫苦的正確方法。

念: 憶念不忘正法,或念住身受心法四種所緣。

因此修行不離正念,若離正念即遠離修行了。

任何修行人只要時時保持正念,攝受六根,那麼,五蘊魔即無機會可乘了。 (雜阿含六一七經)

五蘊魔: 對色受想行識五項的執取,引起憂愁悲傷煩惱痛苦。

正念,四念處圓滿,就會生明,得解脫。


正定


「何等為正定?正定有二種。有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有正定,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世俗正定) 何等為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若心住不亂、不動、攝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

(出世間正定) 何等為正定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謂聖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心法住,不亂、不散、攝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是聖、出世間,無漏、不取,正盡苦,轉向苦邊。」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這段經文將正定分為二種:
一種是一心攝受六根等,使精神集中,心不散亂的安住於專注之定中,這是世俗正定 (世俗禪定);
一種是出世間正定,不只是單一精神集中生起來的定而已,必須進一步地思惟色受想行識之集滅以及味患離,使內心寂靜,然後觀察色受想行識之集滅以及味患離,並且現觀四聖諦,與四聖諦相應,完成斷除煩惱,而獲得究竟涅槃之出世間正定。和四聖諦相應就是見緣起,如實知見現象是因緣所生因緣所滅,見緣起就是見法。




整理自大願法師的講述: 三十七道品簡介第五集第六集,以及相關阿含經文。

參考: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