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第十四(三四七)
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具足初禪。
離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具足第二禪。
離喜,捨心住正念、正智,身心受樂,聖說及捨,具足第三禪。
離苦息樂,憂喜先斷,不苦不樂,捨淨念、一心,具足第四禪。
雜阿含經卷第十七(四七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阿難獨一靜處禪思,念言:「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又復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
作是念已,從禪起,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無常故諸受皆苦、漸次寂滅故諸受皆苦。世尊,我獨一靜處禪思,念言:『如世尊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又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此有何義?』」
佛告阿難:「我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行變易法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復,阿難,我以諸行漸次寂滅故說,以諸行漸次止息故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
阿難白佛言:「云何?世尊,以諸受漸次寂滅故說?」
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
第二禪正受時,覺觀寂滅;
第三禪正受時,喜心寂滅;
第四禪正受時,出入息寂滅;
空入處正受時,色想寂滅;
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寂滅;
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寂滅;
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寂滅;
想受滅正受時,想受寂滅,是名漸次諸行寂滅。」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漸次諸行止息?」
漸次諸行止息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言語止息;
二禪正受時,覺觀止息;
三禪正受時,喜心止息;
四禪正受時,出入息止息;
空入處正受時,色想止息;
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止息;
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止息;
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止息;
想受滅正受時,想受止息,是名漸次諸行止息。」
阿難白佛:「世尊,是名漸次諸行止息。」
佛告阿難:「復有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如是止息,於餘止息無過上者。」
阿難白佛:「何等為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諸餘止息無過上者?」
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諸餘止息無過上者佛告阿難:「於貪欲心不樂、解脫,恚、癡心不樂、解脫,是名勝止息、奇特止息、上止息、無上止息,諸餘止息無過上者。」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卷第十七(四八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食念者、有無食念者、有無食無食念者;
有食樂者、無食樂者、有無食無食樂者;
有食捨者、有無食捨者、有無食無食捨者;
有食解脫者、有無食解脫者、有無食無食解脫者。
「云何食念?
謂五欲因緣生念。
云何無食念?謂比丘離欲、離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是名無食念。
云何無食無食念?謂比丘有覺有觀息,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第二禪具足住,是名無食無食念。
「云何有食樂?
謂五欲因緣生樂、生喜,是名有食樂。
云何無食樂?
謂息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是名無食樂。
云何無食無食樂?
謂比丘離喜貪,捨心,住正念、正知,安樂住彼聖說捨,是名無食無食樂。
「云何有食捨?
謂五欲因緣生捨,是名有食捨。
云何無食捨?
謂彼比丘離喜、貪,捨心,住正念、正知,安樂住彼聖說捨,第三禪具足住,是名無食捨。
云何無食無食捨?
謂比丘離苦息樂,憂喜先已離,不苦不樂,捨淨念、一心,第四禪具足住,是名無食無食捨。
「云何有食解脫?
謂色俱行。
云何無食解脫?
謂無色俱行。
云何無食無食解脫?
謂彼比丘貪欲不染、解脫,瞋恚、愚癡心不染、解脫,是名無食無食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九(八○三)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
若比丘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者,得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何等為修習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是比丘若依聚落、城邑止住,晨朝著衣持缽,入村乞食,善護其身,守諸根門,善繫心住。
乞食已,還住處,舉衣缽,洗足已,或入林中、閑房、樹下,或空露地,端身正坐,繫念面前,斷世貪愛,離欲清淨,瞋恚、睡眠、掉悔、疑斷,度諸疑惑,於諸善法心得決定。
遠離五蓋煩惱於心,令慧力羸,為障礙分,不趣涅槃。
念於內息,繫念善學;念於外息,繫念善學;息長息短;覺知一切身入息,於一切身入息善學;覺知一切身出息,於一切身出息善學。
覺知一切身行息入息,於一切身行息入息善學;覺知一切身行息出息,於一切身行息出息善學。
覺知喜;覺知樂;覺知心行;覺知心行息入息,於覺知心行息入息善學;覺知心行息出息,於覺知心行息出息善學。
覺知心;覺知心悅;覺知心定;覺知心解脫入息,於覺知心解脫入息善學;覺知心解脫出息,於覺知心解脫出息善學。
觀察無常;觀察斷;觀察無欲;觀察滅入息,於觀察滅入息善學;觀察滅出息,於觀察滅出息善學。
是名修安那般那念,身止息、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九(八一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安那般那念。修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身不疲倦,眼亦不患,樂隨順觀住,樂覺知,不染著樂。
云何修安那般那念,身不疲倦,眼亦不患,樂隨觀住,樂覺知,不染著樂?
是比丘依止聚落,乃至觀滅出息時如滅出息學,是名修安那般那念,身不疲倦,眼亦不患,樂隨觀住,樂覺知,不染著樂。
如是修安那般那念者,得大果大福利。
是比丘欲求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善樂,初禪具足住,是比丘當修安那般那念。
如是修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
是比丘欲求第二、第三、第四禪,慈、悲、喜、捨,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具足三結盡,得須陀洹果;三結盡,貪、恚、癡薄,得斯陀含果;五下分結盡,得阿那含果,得無量種神通力,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盡智者。
如是比丘當修安那般那念。如是安那般那念,得大果大福利。」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一(八六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若行、若形、若相,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
彼不憶念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然於彼色、受、想、行、識法,作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思惟,於彼法生厭、怖畏、防護。
生厭、怖畏、防護已,以甘露門而自饒益。
如是寂靜,如是勝妙,所謂捨離,餘愛盡、無欲、滅盡、涅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六(一七六)心品行禪經第五(第四分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世間真實有四種行禪者。云何為四?或有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或有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或有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或有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云何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
彼行禪者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
彼心修習正思,則從初禪趣第二禪,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初禪,滅定也。』
彼行禪者不知如真,『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則從初禪趣第二禪,是勝息寂。』
彼不知如真已,於如退轉,意便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
「復次,行禪者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
彼心修習正思,從第二禪趣第三禪,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第二禪,滅定也。』
彼行禪者不知如真,『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二禪趣第三禪,是勝息寂。』
彼不知如真已,於如退轉,意便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
「復次,行禪者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
彼心修習正思,從第三禪趣第四禪,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第三禪,滅定也。』
彼行禪者不知如真,『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三禪趣第四禪,是勝息寂。』
彼不知如真已,於如退轉,意便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
「復次,行禪者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
彼心修習正思,從第四禪趣無量空處,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第四禪,滅定也。』
彼行禪者不知如真,『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四禪趣無量空處,是勝息寂。』
彼不知如真已,於如退轉,意便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
彼心修習正思,從無量空處趣無量識處,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無量空處,滅定也。』
彼行禪者不知如真,『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空處趣無量識處,是勝息寂。』
彼不知如真已,於如退轉,意便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
彼心修習正思,從無量識處趣無所有處,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無量識處,滅定也。』
彼行禪者不知如真,『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識處趣無所有處,是勝息寂。』
彼不知如真已,於如退轉,意便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
彼心修習正思,從無所有處趣非有想非無想處,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無所有處,滅定也。』
彼行禪者不知如真,『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所有處趣非有想非無想處,是勝息寂。』
彼不知如真已,於如退轉,意便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而謂衰退。
「云何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
彼行禪者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
彼思餘小想,修習第二禪道,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則從初禪趣第二禪,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不知如真,『寧可思厭相應想入初禪,不應思餘小想入第二禪。』
彼不知如真已,不覺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
「復次,行禪者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
彼思餘小想,修習第三禪道,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二禪趣第三禪,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不知如真,『寧可思厭相應想入第二禪,不應思餘小想入第三禪。』
彼不知如真已,不覺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
「復次,行禪者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
彼思餘小想,修習第四禪道,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三禪趣第四禪,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不知如真,『寧可思厭相應想入第三禪,不應思餘小想入第四禪。』
彼不知如真已,不覺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
「復次,行禪者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
彼思餘小想,修習無量空處道,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四禪趣無量空處,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不知如真,『寧可思厭相應想入第四禪,不應思餘小想入無量空處。』
彼不知如真已,不覺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
彼思餘小想,修習無量識處道,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空處趣無量識處,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不知如真,『寧可思厭相應想入無量空處,不應思餘小想入無量識處。』
彼不知如真已,不覺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處,是無量識處成就遊。
彼思餘小想,修習無所有處道,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識處趣至無所有處,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不知如真,『寧可思厭相應想入無量識處,不應思餘小想入無所有處。』
彼不知如真已,不覺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
彼思餘小想,修習非有想非無想處道,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所有處趣非有想非無想處,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不知如真,『寧可思厭相應想入無所有處,不應思餘小想入非有想非無想處。』
彼不知如真已,不覺彼心而便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而謂熾盛。
「云何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彼行禪者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是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所有處相應念想本退具,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非有想非無想處,滅定也。』
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復次,行禪者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識處相應念想本所行。
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無所有處,滅定也。』
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復次,行禪者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空處相應念想本退具,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無量空處,滅定也。』
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復次,行禪者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色樂相應念想本退具,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無量空處,滅定也。』
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復次,行禪者所行、所相、所標,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三禪相應念想本退具,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第四禪,滅定也。』
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復次,行禪者所行、所相、所標,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二禪相應念想本退具,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第三禪,滅定也。』
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復次,行禪者所行、所相、所標,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初禪相應念想本退具,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第二禪,滅定也。』
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復次,行禪者所行、所相、所標,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欲樂相應念想本退具,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離本相,更趣餘處,失初禪,滅定也。』
彼知如真已,於如不退,意不失定,如是行禪者衰退則知衰退如真。
「云何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彼行禪者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
彼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則從初禪趣第二禪,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則從初禪趣第二禪,是勝息寂。』
彼知如真已,便覺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復次,行禪者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
彼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二禪趣第三禪,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二禪趣第三禪,是勝息寂。』
彼知如真已,便覺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復次,行禪者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
彼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三禪趣第四禪,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三禪趣第四禪,是勝息寂。』
彼知如真已,便覺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復次,行禪者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
彼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四禪趣無量空處,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第四禪趣無量空處,是勝息寂。』
彼知如真已,便覺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
彼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空處趣無量識處,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空處趣無量識處,是勝息寂。』
彼知如真已,便覺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
彼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識處趣無所有處,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量識處趣無所有處,是勝息寂。』
彼知如真已,便覺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復次,行禪者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
彼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所有處趣非有想非無想處,是勝息寂。
彼行禪者便作是念:『我心修習正思,快樂息寂,從無所有處趣非有想非無想處,是勝息寂。』
彼知如真已,便覺彼心而不失定,如是行禪者熾盛則知熾盛如真。
世間實有是四種行禪者,因此故說。」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六(一七七)中阿含心品說經第六 (第四分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拘樓瘦劍摩瑟曇拘樓都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名四種說經。如四種說經分別其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當說。」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云何四種說經分別其義?
若有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欲樂相應念想退轉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
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二禪相應念想昇進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第二禪。』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初禪相應念想退轉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
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三禪相應念想昇進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第三禪。』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二禪相應念想退轉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
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四禪相應念想昇進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第四禪。』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第三禪相應念想退轉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
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空處相應念想昇進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無量空處。』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色樂相應念想退轉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
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識處相應念想昇進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無量識處。』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空處相應念想退轉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
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所有處相應念想昇進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無所有處。』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滅息相應念想無欲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無量識處相應念想退轉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住、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
彼受此行,念此相、標,立念如法,令住一意。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進,亦復不厭,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非有想非無想處相應念想昇進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復不厭,我生此法令我昇進,如是不久當得非有想非無想處。』彼比丘應如是知。
「復次,比丘所行、所相、所標,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
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標,唯行厭相應念想無欲具。
彼比丘應當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昇進,我生此法能令我厭。如是,不久當得漏盡。』彼比丘應如是知。
「有想有知,齊是得知,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行餘第一有,行禪比丘者,從是起當為彼說。」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九(一九○)中阿含雙品小空經第四(第五後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於東園鹿子母堂。
爾時,尊者阿難則於晡時從燕坐起,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卻住一面,白曰:
「世尊一時遊行釋中,城名釋都邑,我於爾時從世尊聞說如是義。『阿難!我多行空。』彼世尊所說,我善知、善受,為善持耶?」
爾時,世尊答曰:「阿難!彼我所說,汝實善知、善受、善持。所以者何?我從爾時及至於今,多行空也。
阿難!如此鹿子母堂,空無象、馬、牛、羊、財物、穀米、奴婢,然有不空,唯比丘眾。是為,阿難!若此中無者,以此故我見是空,若此有餘者,我見真實有。
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
阿難!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村想,莫念人想,當數念一無事想。
彼如是知空於村想,空於人想,然有不空,唯一無事想。
若有疲勞,因村想故,我無是也。
若有疲勞,因人想故,我亦無是。
唯有疲勞,因一無事想故。若彼中無者,以此故,彼見是空,若彼有餘者,彼見真實有。
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
「復次,阿難!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人想,莫念無事想,當數念一地想。
彼比丘若見此地有高下,有蛇聚,有棘刺叢,有沙有石,山嶮深河,莫念彼也。
若見此地平正如掌,觀望處好,當數念彼。阿難!猶如牛皮,以百釘張,極張挓已,無皺無縮。
若見此地有高下,有蛇聚,有棘刺叢,有沙有石,山嶮深河,莫念彼也。
若見此地平正如掌,觀望處好,當數念彼。
彼如是知,空於人想,空無事想,然有不空,唯一地想。
若有疲勞,因人想故,我無是也。
若有疲勞,因無事想故,我亦無是。
唯有疲勞,因一地想故。若彼中無者,以此故,彼見是空,若彼有餘者,彼見真實有。
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
「復次,阿難!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無事想,莫念地想,當數念一無量空處想。
彼如是知,空無事想,空於地想,然有不空,唯一無量空處想。
若有疲勞,因無事想故,我無是也。若有疲勞,因地想故,我亦無是。
唯有疲勞,因一無量空處想故。若彼中無者,以此故,彼見是空,若彼有餘者,彼見真實有。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
「復次,阿難!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地想,莫念無量空處想,當數念一無量識處想。
彼如是知,空於地想,空無量空處想,然有不空,唯一無量識處想。
若有疲勞,因地想故,我無是也。若有疲勞,因無量空處想故,我亦無是。
唯有疲勞,因一無量識處想故。若彼中無者,以此故,彼見是空,若彼有餘者,彼見真實有。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
「復次,阿難!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無量空處想,莫念無量識處想,當數念一無所有處想。
彼如是知,空無量空處想,空無量識處想,然有不空,唯一無所有處想。
若有疲勞,因無量空處想故,我無是也。若有疲勞,因無量識處想故,我亦無是。
唯有疲勞,因一無所有處想故。若彼中無者,以此故,彼見是空,若彼有餘者,彼見真實有。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
「復次,阿難!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無量識處想,莫念無所有處想,當數念一無想心定。
彼如是知,空無量識處想,空無所有處想,然有不空,唯一無想心定。
若有疲勞,因無量識處想故,我無是也。若有疲勞,因無所有處想故,我亦無是。
唯有疲勞,因一無想心定故。若彼中無者,以此故,彼見是空,若彼有餘者,彼見真實有。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
「彼作是念:『我本無想心定,本所行、本所思,若本所行、本所思者,我不樂彼,不求彼,不應住彼,如是知、如是見,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彼如是知,空欲漏,空有漏、空無明漏,然有不空,唯此我身六處、命存。若有疲勞,因欲漏故,我無是也。若有疲勞,因有漏、無明漏故,我亦無是。唯有疲勞,因此我身六處、命存故。若彼中無者,以此故,彼見是空,若彼有餘者,彼見真實有。阿難!是謂行真實、空、不顛倒也。謂漏盡、無漏、無為、心解脫。
「阿難!若過去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彼一切行此真實、空、不顛倒,謂漏盡、無漏、無為、心解脫。阿難!若當來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彼一切行此真實、空、不顛倒,謂漏盡、無漏、無為、心解脫。阿難!若今現在我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我亦行此真實、空、不顛倒,謂漏盡、無漏、無為、心解脫。阿難!汝當如是學,我亦行此真實、空、不顛倒,謂漏盡、無漏、無為、心解脫。是故,阿難!當學如是。」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八 佛說長阿含第二分眾集經第五
「復有四法,謂四神足;於是,比丘思惟欲定滅行成就;精進定、意定、思惟定,亦復如是。
復有四法,謂四禪;於是,比丘除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於初禪。
滅有覺、觀,內信、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禪。
離喜修捨、念、進,自知身樂,諸聖所求,憶念、捨、樂,入第三禪。
離苦、樂行,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禪。
復有四法,謂四梵堂:一慈、二悲、三喜、四捨。
復有四法,謂四無色定;於是,比丘越一切色想,先盡瞋恚想,不念異想,思惟無量空處,捨空處已入識處,捨識處已入不用處,捨不用處已入有想無想處。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九
云何九證法?
謂九盡:若入初禪,則聲刺滅。
入第二禪,則覺觀刺滅。
入第三禪,則喜刺滅。
入第四禪,則出入息刺滅。
入空處,則色想刺滅。
入識處,則空想刺滅。
入不用處,則識想刺滅。
入有想無想處,則不用想刺滅。
入滅盡定,則想受刺滅。
延伸閱讀
四禪定義的經文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