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筆記] 雜阿含經卷第六 羅陀相應、斷知相應(1/2)、見相應(1/2)



羅陀相應: 111-129經



(一一一)

云何名「有流(有流: 生死流轉)?云何名「有流滅」?

有流」: 愚癡無聞凡夫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於色愛樂、讚歎、攝受、染著。緣「愛樂色」故「取」 →  「有」 →  「生」 →  「老、病、死、憂、悲、惱、苦」增。如是純大苦聚斯集起。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有:生命的存在;三界 (欲界、色界、無色界) 之果報。
有流滅」: 多聞聖弟子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實知故,於彼色不起愛樂、讚歎、攝受、染著;不愛樂、讚歎、攝受、染著故,「色愛」則滅 → 「取」滅 → 「有」滅 → 「生」滅 → 「老、病、死、憂、悲、苦、惱」滅,如是純大苦聚滅。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一一二)

云何「色、受、想、行、識斷知」?

於「色、受、想、行、識」「憂、悲、苦、惱」盡,離欲、滅、息、沒,是名「色、受、想、行、識斷知」。

(一一三)

外道出家問羅陀言: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羅陀答言:我為「斷苦」故,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復問:汝為斷何等苦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羅陀答言:為「斷色、受、想、行、識苦」故,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時,諸外道出家聞尊者羅陀所說,心不喜,從座起,呵罵而去。

佛告羅陀:汝誠實說,不毀如來,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說。所以者何?羅陀!「色、受、想、行、識」苦,為斷彼苦故,出家修梵行。

(一一四)

外道出家問羅陀言:汝為何等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羅陀答言:我為「知苦」故,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時,諸外道聞羅陀所說,心不喜,從座起,呵罵而去。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毀如來,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是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說。所以者何?「色、受、想、行、識」是苦,為知彼苦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一一五)

外道出家問羅陀言:汝為何等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羅陀答言:為於「色、受、想、行、識」「憂、悲、惱、苦盡,離欲、滅、寂、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爾時,眾多外道出家聞是已,心不喜,座坐起,呵罵而去。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謗如來,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說。所以者何?羅陀,「色、受、想、行、識」「憂、悲、惱、苦」,為斷彼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一一六)

外道出家問羅陀言: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羅陀答言:於「色、受、想、行、識」見「我、我所、我慢」使繫著,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
我所:我所擁有的。
我慢:因我執而產生的傲慢。
諸外道出家聞是語,心不喜,從座起,呵罵而去。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謗如來,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是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說。所以者何?於「色、受、想、行、識」見「我、我所、我慢」使繫著,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一一七)

外道出家問羅陀言: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羅陀答言:於「色、受、想、行、識」「有漏、障閡、熱惱、憂悲」,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有漏:有煩惱。
時,眾多外道出家聞是已,心不喜,從座起,呵罵而去。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謗如來。所以者何?「色、受、想、行、識」「有漏,有障閡、熱惱、憂悲」,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一一八)

外道出家問羅陀言: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羅陀答言:於「色、受、想、行、識」「貪、恚、癡」,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恚:音 ㄏㄨㄟˋ;怨恨﹑憤怒。
諸外道聞是語已,心不喜,從座起,呵罵而去。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謗如來,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如說說、如法說、法次法說。所以者何?於「色、受、想、行、識」「貪、恚、癡」,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一一九)

外道出家問羅陀言: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羅陀答言:於「色、受、想、行、識」「欲、愛、喜」,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時,諸外道聞是語已,心不喜,從座起,呵罵而去。

佛告羅陀:汝真實說,不謗如來,不令他人難問呵責墮負處也,如說說、如法說、如法次法說。所以者何?於「色、受、想、行、識」「欲、愛、喜」,彼若盡、離欲、滅、寂、沒故,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

(一二○)(一二四)(一二五)

世尊告羅陀言:諸所有「色、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當「觀」皆是「魔」所作

世尊告羅陀言:諸所有「色、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皆是「魔」所作

世尊告羅陀比丘言:諸所有「色、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當「觀」皆是「魔」

佛告羅陀:色為常耶?為無常耶?

答曰:無常,世尊!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曰:是苦,世尊!

佛告羅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復問:羅陀,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世尊!

佛告羅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告羅陀:若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不見是我、是我所故,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告羅陀:多聞聖弟子於「色、受、想、行、識」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觀察非我、非我所。觀察已,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一二一)(一二六)

世尊告羅陀比丘言:諸所有「色、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皆是「死法」
死法:會壞滅的事物;死是魔的異譯,死法意為魔之法。
世尊告羅陀比丘言:諸所有「色、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當「觀」彼一切皆是「死法」

...... (略,同《一二○經》)

(一二七)(一二八)(一二九)

世尊告羅陀比丘言:諸所有「色、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當「觀」皆是「斷法」
斷法:應當捨斷者;會壞滅者。
觀察「斷法」已,於「色、受、想、行、識」欲貪斷,欲貪斷已,我說心善解脫。

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受、想、行、識」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自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是——觀察滅法,觀察棄捨法,觀察無常法,觀察苦法,觀察空法,觀察非我法,觀察無常、苦、空、非我法,觀察病法,觀察癰法,觀察刺法,觀察殺法,觀察殺根本法,觀察病、癰、刺、殺、殺根本法。

(一二二)

羅陀比丘白佛言:世尊!所謂「眾生」者,云何名為「眾生」?

佛告羅陀:於「色、受、想、行、識」染著纏綿,名曰「眾生」。

佛告羅陀:我說於「色、受、想、行、識」境界當散壞消滅,斷除愛欲,愛盡則苦盡,苦盡者我說作苦邊。譬如聚落中諸小男小女嬉戲,聚土作城郭宅舍,心愛樂著,愛未盡、欲未盡、念未盡、渴未盡,心常愛樂、守護,言:『我城郭,我舍宅。』若於彼土聚愛盡、欲盡、念盡、渴盡,則以手撥足蹴,令其消散。如是,羅陀,於色散壞消滅愛盡,愛盡故苦盡,苦盡故我說作苦邊。」

(一二三)

世尊告羅陀曰:羅陀!當知「有身」、「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

何等為「有身」?謂五受陰——色、受、想、行、識受陰。
有身:由五陰構成的我。音譯為薩迦耶。
云何「有身集」?謂當來有愛,貪、喜俱,於彼彼愛樂,是名「有身集」。
當來有愛:對未來存在的渴愛;導致來生的渴愛。
云何「有身滅」?謂當有愛,喜、貪俱,彼彼愛樂無餘斷、捨、吐、盡、離欲、寂、沒,是名「有身盡」。

云何「有身滅道跡」?謂八正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有身滅道跡」。

「有身」當知,「有身集」當斷,「有身滅」當證,「有身滅道跡」當修。

有: 指 12 因緣裡的「有」。

斷知相應 (1/2): 130-132 經



(一三○)

世尊告諸比丘:欲斷五受陰者,當求大師。何等為五?謂色、受、想、行、識受陰,欲斷此五受陰,當求大師。

如當斷,如是當知、當吐、當息、當捨,亦復如是。如求大師,如是勝師者、順次師者、教誡者、勝教誡者、順次教誡者、通者、廣通者、圓通者、導者、廣導者、究竟導者、說者、廣說者、順次說者、正者、伴者、真知識者、親者、愍者、悲者、崇義者、安慰者、崇樂者、崇觸者、崇安慰者、欲者、精進者、方便者、勤者、勇猛者、固者、強者、堪能者、專者、心不退者、堅執持者、常習者、不放逸者、和合者、思量者、憶念者、覺者、知者、明者、慧者、受者、思惟者、梵行者、念處者、正勤者、如意足者、根者、力者、覺分者、道分者、止者、觀者、念身者、正憶念者,亦復如是。

(一三一)(一三二)

世尊告諸比丘:若沙門、婆羅門習於「色、受、想、行、識」者,隨魔自在,入於魔手,隨魔所欲,為魔所縛,不脫魔繫。

若沙門、婆羅門不習「色、受、想、行、識」。如是沙門、婆羅門不隨魔自在,不入魔手,不隨魔所欲,解脫魔縛,解脫魔繫。

如是,習近者、習著者、味者、決定著者、止者、使者、往者、選擇者、不捨者、不吐者,如是等沙門、婆羅門隨魔自在,如上說。

見相應(1/2): 133-138經



(一三三)(一三六)

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眾生無明所蓋,愛繫其首,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不知本際?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諸比丘!色有故,是色事起,於色繫著,於色見我,令眾生無明所蓋,愛繫其首,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諸比丘!色為常耶?為非常耶?

若無常者,是苦耶?

若無常者是苦,是苦有故,是事起、繫著、見我,令眾生無明所蓋,愛繫其頭,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斷身見) 是故,諸比丘!諸所有「色、受、想、行、識」(五蘊),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如是見、聞、覺、識、求、得、隨憶、隨覺、隨觀 (六識),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若有見言有我、有世間、有此世、有他世、有常、有恒、不變易 (常見),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若復有見非此我、非此我所、非當來我、非當來我所 (斷見),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斷疑) 若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觀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觀者,於佛、法、僧狐疑斷。是名比丘多聞聖弟子不復堪任作身、口、意業趣三惡道。

正使放逸,聖弟子決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來(須陀洹果),作苦邊。

(一三四)

如《一三三經》,差別者:「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觀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觀者,於苦狐疑斷,於集、滅、道狐疑斷。是名比丘多聞聖弟子不復堪任作身、口、意業,趣三惡道……」如是廣說,乃至「作苦邊。」

(一三五)(一三七)(一三八)

如《一三三經》,差別者:「若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觀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觀者,於佛、法、僧、苦、集、滅、道狐疑斷……」如是廣說,乃至「作苦邊。」

延伸閱讀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雜阿含經卷第六

CBETA: 雜阿含經 第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