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緣起
參與的佛學社團成員在聚會中分享了聖嚴法師講述因果及因緣的文字及影片,其中提到了幾個佛法上的核心概念,包含五蘊、六入處、十二因緣、空,並談及了《心經》。正好筆者近半年來,隨著獅子吼讀經班研讀《雜阿含經》,對於《心經》中提及的五蘊、六入處、十二因緣、空等佛法核心概念,逐漸建構出一些初步的認識,因此整理相關圖、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理解佛法的核心概念。
由《雜阿含經》理解《心經》的核心概念
《心經》裡核心的概念是五蘊、六入處、十二因緣皆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五蘊皆空)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五蘊皆空)
無眼、耳、鼻、舌、身、意; (六內入處皆空)
無色、聲、香、味、觸、法;(六外入處皆空)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十八界皆空. 十八界: 六內入處、六外入處、六識)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十二因緣皆空)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揭帝 揭帝 般羅揭帝 般羅僧揭帝 菩提 僧莎訶從《雜阿含經》中,可以歸納出五蘊、六入處、十二因緣的關聯性如下 2 圖:
空,指的究竟是什麼呢? 佛陀在《第一義空經》,為我們講解了空的基本定義。
《雜阿含第 335 經》 (第一義空經: 此經談空的基本定義)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為第一義空經?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
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
有業報而無作者: 眼的生滅是源自於因緣果報成熟,其中並沒有一個恆存不變的存在體在主導這一切。
此陰滅已,異陰相續: 從每個剎那來說,名色緣識、識緣名色,名色及識輾轉相生,每個新生的名色,已不再是先前的名色;由日常談論的生死來說,這一世死去,稱之為此陰滅已,下一世再生,稱之為異陰相續。除俗數法: 超越了世俗、一般人的認知、看法。具體來說,是指因緣觀,佛陀在下一段作了具體的說明。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
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十二因緣各支的基本定義,佛陀在《雜阿含 298 經》,為我們進行了詳細的解說。
十二因緣所描述的皆非實有。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第 298 經》(此經了說明十二因緣各支的定義).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緣起法法說、義說。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緣起法法說?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是名緣起法法說。
云何義說?謂緣無明行者。彼云何無明?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污、清淨,分別緣起,皆悉不知;於六觸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
緣行識者,云何為識?謂六識身——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
緣識名色者,云何名?謂四無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云何色?謂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此色及前所說名,是為名色。
緣名色六入處者,云何為六入處?謂六內入處——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
緣六入處觸者,云何為觸?謂六觸身——眼觸身、耳觸身、鼻觸身、舌觸身、身觸身、意觸身。
緣觸受者,云何為受?謂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緣受愛者,彼云何為愛?謂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
緣愛取者,云何為取?四取——欲取、見取、戒取、我取。
緣取有者,云何為有?三有——欲有 (欲界之生死果報)、色有 (色界之生死果報)、無色有 (無色界之生死果報)。
緣有生者,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
緣生老死者,云何為老?若髮白露頂,皮緩根熟,支弱背僂,垂頭呻吟,短氣前輸,柱杖而行,身體黧黑,四體班駮,闇鈍垂熟,造行艱難羸劣,是名為老。
云何為死?彼彼眾生,彼彼種類沒、遷移、身壞、壽盡、火離、命滅,捨陰時到,是名為死。
此死及前說老,是名老死。是名緣起義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至於要如何修行達到《心經》所說的「度一切苦厄」(解脫於苦)、「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呢? 佛陀告訴我們,最核心的作法是: 如實觀五蘊、六入處為無常、苦、空、非我。
《雜阿含第 1 經》
(觀五蘊無常、苦、空、非我,達心解脫)《雜阿含第 188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觀六入處無常、苦、空、非我,達心解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正觀察眼無常。如是觀者,是名正見。正觀故生厭,生厭故離喜、離貪,離喜、貪故,我說心正解脫。
如是耳、鼻、舌、身、意,離喜、離貪,離喜、貪故,比丘!我說心正解脫。
心正解脫者,能自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歡迎大家參加每週六 20:30 舉行的線上讀經班 (Skype 連線進行)。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如是苦、空、非我,亦如是說。
目前讀經班研讀的經典是《雜阿含經》,《雜阿含經》是學佛的基礎教材,鼓勵大家多多從第一手資料來學習佛法,打好基礎,並從中建立正確的知見。
參考資料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雜阿含經
CBETA: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八冊 No. 251《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什麼是第一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