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筆記]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七 下半卷 雜相應 (2/2) 病相應 (1/2)

雜相應 (2/2)


雜阿含 1254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人家多女人少男子,當知是家易為盜賊之所劫奪。

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能數數下至如[殼牛]牛乳頃,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當知是人易為諸惡鬼神所欺。

數數: 頻繁地.

[殼牛]: 上「殼」下「牛」, 擠牛乳.

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 慈無量心.

譬如人家多男子少女人,不為盜賊數數劫奪。

如是,善男子數數下至如[殼牛]牛乳頃,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不為諸惡鬼神所欺

聖嚴法師: 慈悲沒有敵人, 智慧不起煩惱.

是故,諸比丘!常當隨時數數下至如[殼牛]牛乳頃,修習慈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1255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有人有匕手劍,其刃廣利。有健士夫言:『我能以手以拳椎打汝劍,令其摧碎。』諸比丘!彼健士夫當能以手以拳椎打彼劍,令摧碎不?」

比丘白佛:「不能,世尊!彼匕手劍其刃廣利,非彼士夫能以手以拳椎打碎折,正足自困。

「如是,比丘!若沙門、婆羅門下至如[殼牛]牛乳頃,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若有諸惡鬼神欲往伺求其短,不能得其間便,正可反自傷耳

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數數下至如[殼牛]牛乳頃,修習慈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1256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以爪抄土,告諸比丘:「於意云何?我爪上土多,為大地土多?」

比丘白佛:「世尊!爪上土甚少少耳,其大地土無量無數,不可為比。」

佛告諸比丘:「如是,眾生能數數下至彈指頃,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者,如甲上土耳;其諸眾生不能數數下至如彈指頃,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者,如大地土。

是故,諸比丘!常當數數於一切眾生修習慈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1257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鞞舍離國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一切行無常,不恒、不安,是變易法。諸比丘!常當觀察一切諸行,修習厭離、不樂、解脫。

行: 身口意之造作。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行: 原為造作之意,後轉為遷流變化之意。(一)造作之義。義同於「業」。十二緣起中第二支「行」即屬此類。指能招感現世果報之過去世三業(身業、口業、意業)。亦即人的一切身心活動。(二)遷流變化,即「有為」之義。蓋有為乃由因緣所造,故係指無常之一切法。諸行無常中之「行」即屬此類。五蘊中之「行蘊」亦即此義。 (佛光大辭典)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時,有異比丘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右膝著地,合掌白佛:「壽命遷滅,遲速如何?

佛告比丘:「我則能說,但汝欲知者難。」

比丘白佛:「可說譬不?」

佛言:「可說。」

佛告比丘:「有四士夫手執強弓,一時放發,俱射四方。有一士夫及箭未落,接取四箭。云何?比丘!如是士夫為捷疾不?」

比丘白佛:「捷疾,世尊!」

佛告比丘:「此接箭士夫雖復捷疾,有地神天子倍疾於彼,虛空神天倍疾地神,四王天子來去倍疾於虛空神天,日月天子復倍捷疾於四王天,導日月神復倍捷疾於日月天子。

參考資料: 地球公轉線速度每秒29.79公里.

The Fabric of the Cosmos 2: The Illusion of Time 宇宙的構造 2: 時間幻覺


諸比丘!命行遷變倍疾於彼導日月神。是故,諸比丘!當勤方便,觀察命行無常迅速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1258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一人名陀舍羅訶,彼陀舍羅訶有鼓名阿能訶,好聲、美聲、深聲,徹四十里。彼鼓既久,處處裂壞。爾時,鼓士裁割牛皮,周匝纏縛;雖復纏縛,鼓猶無復高聲、美聲、深聲。彼於後時,轉復朽壞,皮大剝落,唯有聚木。

如是,比丘!修身、修戒、修心、修慧,以彼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故,於如來所說修多羅甚深明照,難見難覺,不可思量,微密決定,明智所知,彼則頓受、周備受,聞其所說,歡喜崇習,出離饒益。

修多羅: 所指有二:(一)為一切佛法之總稱。(二)特指九分教或十二分教中之第一類,此時又意譯為契經、正經、貫經。本意指由線與紐串連花簇,引申為能貫串前後法語、法意使不散失者。亦即契於理、合於機,貫穿法相攝持所化之義。就文體與內容而言,佛陀所說之教法,凡屬直說之長行者,皆屬於修多羅。 (佛光大辭典)

當來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聞如來所說修多羅甚深明照空相應隨順緣起法,彼不頓受持,不至到受。聞彼說者,不歡喜崇習,而於世間眾雜異論、文辭綺飾、世俗雜句,專心頂受,聞彼說者,歡喜崇習,不得出離饒益。於彼如來所說甚深明照空相要法隨順緣起者,於此則滅,猶如彼鼓,朽故壞裂,唯有聚木。

是故,諸比丘!當勤方便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於如來所說甚深明照空相要法隨順緣起,頓受遍受。聞彼說者,歡喜崇習,出離饒益。」

空相: 諸法皆空之相狀。因緣生之法,無有自性,是空之相狀也。

第一義空經: 雜阿含 335 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1259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鐵丸投著火中,與火同色,盛著劫貝綿中。云何?比丘!當速燃不?」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愚癡之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繫念,若見年少女人,不正思惟,取其色相,起貪欲心;欲燒其心,欲燒其身;身心燒已,捨戒退減。是愚癡人長夜當得非義饒益。

是故,比丘!當如是學:『善護其身,守護根門,繫念,入村乞食。』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1260 經

有一隻飢餓瘦弱的貓, 吞了一隻老鼠, 老鼠被貓吞下肚子後, 吃貓的內藏, 導致貓狂走而死.

比喻修行者若不守根門, 心不繫念, 見女人時, 取色相 (吞食老鼠), 起貪欲心, 欲火燒其身心, 心狂走, 不樂修行, 惡不善心侵食內法, 捨戒退減, 長夜受苦.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一貓狸,飢渴羸瘦,於孔穴中伺求鼠子。若鼠子出,當取食之。有時鼠子出穴遊戲,時,彼貓狸疾取吞之。鼠子身小,生入腹中;入腹中已,食其內藏,食內藏時,貓狸迷悶,東西狂走,空宅、塜間,不知何止,遂至於死。

如是,比丘!有愚癡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繫念,見諸女人,起不正思惟,而取色相,發貪欲心,貪欲發已,欲火熾燃,燒其身心;燒身心已,馳心狂逸,不樂精舍、不樂空閑、不樂樹下,為惡不善心侵食內法,捨戒退減,此愚癡人長夜常得不饒益苦。

是故,比丘!當如是學:『善護其身,守諸根門,繫心正念,入村乞食。』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1261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木杵,常用不止,日夜消減。

李白的故事「鐵杵磨成繡花針」可能受此比喻之啟發.

如是,比丘!若沙門、婆羅門從本以來,不閉根門,食不知量,初夜、後夜不勤覺悟修習善法,當知是輩終日損減,不增善法,如彼木杵。

諸比丘!譬如優鉢羅、鉢曇摩、拘牟頭、分陀利生於水中,長於水中,隨水增長。

優鉢羅: 青蓮花.

如是,沙門、婆羅門善閉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精勤覺悟,當知是等善根功德日夜增長,終不退減。

初夜: 夜晚的前四分之一,約晚間六點至九點。

後夜: 夜晚的最後四分之一,約凌晨三點至六點。

當如是學:『善閉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精勤覺悟,功德善法日夜增長。』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1262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於後夜時聞野狐鳴。

爾時,世尊夜過天明,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汝等後夜時聞野狐鳴不?」

諸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諸比丘:「有一愚癡人作如是念:『令我受身得如是形類,作如是聲。』此愚癡人欲求如是像類處所受生,何足不得?

是故,比丘!汝等但當精勤方便,求斷諸有莫作方便,增長諸有,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1263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不讚歎受少有身,況復多受?所以者何?受有者苦。

有身: 由五陰構成的我,音譯為薩迦耶。

譬如糞屎,少亦臭穢,何況於多?

如是諸有,少亦不歎,乃至剎那,況復於多?

所以者何?有者,苦故。

是故,比丘!當如是學:『斷除諸有莫增長有。』當如是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1264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世尊夜後分時聞野狐鳴。

是夜過已,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汝等於夜後分聞野狐鳴不?」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彼野狐者,疥瘡所困,是故鳴喚。

若能有人為彼野狐治疥瘡者,野狐必當知恩報恩。

而今有一愚癡之人,無有知恩報恩。

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知恩報恩。』其有小恩尚報,終不忘失,況復大恩?」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病相應 (1/2)


雜阿含 1265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有尊者跋迦梨住王舍城金師精舍,疾病困苦,尊者富鄰尼瞻視供養。

時,跋迦梨語富鄰尼:「汝可詣世尊所,為我稽首禮世尊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住不?言:『跋迦梨住金師精舍,疾病困篤,委積床褥,願見世尊。疾病困苦,氣力羸惙,無由奉詣。唯願世尊降此金師精舍,以哀愍故。』」

時,富鄰尼受跋迦梨語已,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跋迦梨稽首世尊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住不?」

世尊答言:「令彼安樂。」

富鄰尼白佛言:「世尊!尊者跋迦梨住金師精舍,疾病困篤,委在床褥,願見世尊,無有身力來詣世尊。善哉,世尊!詣金師精舍,以哀愍故。」

爾時,世尊默然聽許。時,富鄰尼知世尊聽許已,禮足而去。

爾時,世尊晡時從禪覺,往詣金師精舍,至跋迦梨住房。跋迦梨比丘遙見世尊,從床欲起。

佛告跋迦梨:「且止,勿起。」

世尊即坐異床,語跋迦梨:「汝心堪忍此病苦不?汝身所患,為增、為損?」

跋迦梨白佛……如前叉摩比丘修多羅廣說。「世尊!我身苦痛,極難堪忍,欲求刀自殺,不樂苦生。」

叉摩比丘: 見雜阿含卷五 103 經。

佛告跋迦梨:「我今問汝,隨意答我。云何?跋迦梨!色是常耶?為非常耶?

跋迦梨答言:「無常,世尊!」

復問:「若無常,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復問:「跋迦梨!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於中寧有可貪、可欲不?

跋迦梨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識亦如是說。

佛告跋迦梨:「若於彼身無可貪、可欲者,是則善終,後世亦善。

爾時,世尊為跋迦梨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從座起去。即於彼夜,尊者跋迦梨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時,有二天身極端正,於後夜時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跋迦梨疾病困苦,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第二天言:「彼尊者跋迦梨已於善解脫而得解脫。」說此語已,俱禮佛足,即沒不現。

爾時,世尊夜過晨朝,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昨夜有二天子,形體端正,來詣我所,稽首作禮,退住一面。而作是言:『尊者跋迦梨住金師精舍,疾病困苦,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第二天言:『尊者跋迦梨已於善解脫而得解脫。』說此語已,稽首作禮,即沒不現。」

爾時,世尊告一比丘:「汝當往詣尊者跋迦梨比丘所,語跋迦梨言:『昨夜有二天來詣我所,稽首作禮,退住一面。語我言:「尊者跋迦梨疾病困篤,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第二天言:「尊者跋迦梨於善解脫而得解脫。」說此語已,即沒不現。此是天語,佛復記汝:「汝於此身不起貪欲,是則善終,後世亦善。」』」

時,彼比丘受世尊教已,詣金師精舍跋迦梨房。

爾時,跋迦梨語侍病者:「汝等持繩床,共舉我身,著精舍外,我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

時,有眾多比丘出房舍,露地經行。受使比丘詣眾多比丘所,問眾多比丘言:「諸尊!跋迦梨比丘住在何所?」

諸比丘答言:「跋迦梨比丘告侍病者,令舉繩床,出精舍外,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受使比丘即詣跋迦梨所。

跋迦梨比丘遙見使比丘來,語侍病者:「下繩床著地,彼比丘疾來,似世尊使。」彼侍病者即下繩床著地。

時,彼使比丘語跋迦梨:「世尊有教及天有所說。」

時,跋迦梨語侍病者:「扶我著地,不可於床上受世尊教及天所說。」時,侍病者即扶跋迦梨,下置於地。

時,跋迦梨言:「汝可宣示世尊告勅及天所說。」

使比丘言:「跋迦梨!大師告汝:『夜有二天來白我言:「跋迦梨比丘疾病困篤,思惟解脫,欲執刀自殺,不樂久生。」第二天言:「跋迦梨比丘已於善解脫而得解脫。」說此語已,即沒不現。』世尊復記說,汝善於命終,後世亦善。」

跋迦梨言:「尊者!大師善知所知,善見所見;彼二天者亦善知所知,善見所見。然我今日於色常、無常,決定無疑;無常者是苦,決定無疑。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於彼無有可貪、可欲,決定無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然我今日疾病苦痛猶故隨身,欲刀自殺,不樂久生。」即執刀自殺。

時,使比丘供養跋迦梨死身已,還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以世尊所勅,具告尊者跋迦梨。彼作是言:『大師善知所知,善見所見;彼二天者亦善知所知,善見所見……』」廣說乃至「執刀自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共詣金師精舍跋迦梨尸所。」見跋迦梨死身,有遠離之色。見已,語諸比丘:「汝等見是跋迦梨比丘死身在地,有遠離之色不?」

諸比丘白佛:「已見,世尊!」

復告諸比丘:「遶跋迦梨身,四面周匝,有闇冥之相圍遶身不?

諸比丘白佛:「已見,世尊!」

佛告諸比丘:「此是惡魔之像,周匝求覓跋迦梨善男子識神當生何處。

佛告諸比丘:「跋迦梨善男子不住識神,以刀自殺。」

爾時,世尊為彼跋迦梨說第一記。

第一記: 指阿羅漢果。(佛光阿含藏)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1266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有尊者闡陀,住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疾病困篤。

時,尊者舍利弗聞尊者闡陀在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疾病困篤。聞已,語尊者摩訶拘絺羅:「尊者知不?闡陀比丘在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疾病困篤,當往共看。」摩訶拘絺羅默然許之。

時,尊者舍利弗與尊者摩訶拘絺羅共詣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至尊者闡陀住房。

尊者闡陀遙見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憑床欲起。

尊者舍利弗語尊者闡陀:「汝且莫起。」

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訶拘絺羅坐於異床,問尊者闡陀:「云何?尊者闡陀!所患為可堪忍不?為增、為損?……」如前叉摩修多羅廣說。

尊者闡陀言:「我今身病,極患苦痛,難可堪忍。所起之病,但增無損,唯欲執刀自殺,不樂苦活。」

尊者舍利弗言:「尊者闡陀!汝當努力,莫自傷害!若汝在世,我當與汝來往周旋;汝若有乏,我當給汝如法湯藥;汝若無看病人,我當看汝,必令適意,非不適意。」

闡陀答言:「我有供養,那羅聚落諸婆羅門長者悉見看視,衣被、飲食、臥具、湯藥無所乏少;自有弟子修梵行者隨意瞻病,非不適意,但我疾病苦痛逼身,難可堪忍,唯欲自殺,不樂苦生。」

舍利弗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闡陀!眼及眼識、眼所識色,彼寧是我、異我、相在不?

闡陀答言:「不也。」

尊者舍利弗復問:「闡陀!耳、鼻、舌、身、意及意識、意識所識法,彼寧是我、異我、相在不?

闡陀答言:「不也。」

尊者舍利弗復問:「闡陀!汝於眼、眼識及色,為何所見、何所識、何所知故,言眼、眼識及色,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闡陀答言:「我於眼、眼識及色,見滅、知滅故,見眼、眼識及色,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復問:「闡陀!汝於耳、鼻、舌、身、意、意識及法,何所見、何所知故,於意、意識及法,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闡陀答言:「尊者舍利弗!我於意、意識及法,見滅、知滅故,於意、意識及法,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尊者舍利弗!然我今日身病苦痛,不能堪忍,欲以刀自殺,不樂苦生。」

時,尊者摩訶拘絺羅語尊者闡陀:「汝今當於大師修習正念,如所說句:『有所依者,則為動搖;動搖者,有所趣向;趣向者,為不休息;不休息者,則隨趣往來;隨趣往來者,則有未來生死;有未來生死故,有未來出沒;有未來出沒故,則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純一苦聚集。』如所說句:『無所依者,則不動搖;不動搖者,得無趣向;無趣向者,則有止息;有止息故,則不隨趣往來;不隨趣往來,則無未來出沒,無未來出沒者;則無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滅。』」

闡陀言:「尊者摩訶拘絺羅!供養世尊事,於今畢矣;隨順善逝,今已畢矣。適意,非不適意。弟子所作,於今已作。若復有餘弟子所作供養師者,亦當如是供養大師,適意,非不適意。然我今日身病苦痛,難可堪忍,唯欲以刀自殺,不樂苦生。」爾時,尊者闡陀即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

時,尊者舍利弗供養尊者闡陀舍利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闡陀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云何?世尊!彼尊者闡陀當至何趣?云何受生?後世云何?」

佛告尊者舍利弗:「彼不自記說言:『尊者摩訶拘絺羅!我供養世尊,於今已畢;隨順善逝,於今已畢。適意,非不適意。若復有餘供養大師者,當如是作,適意,非不適意』耶?」

爾時,尊者舍利弗復問:「世尊!彼尊者闡陀先於鎮珍尼婆羅門聚落,有供養家、極親厚家、善言語家。」

佛告舍利弗:「如是,舍利弗!正智、正善解脫善男子,有供養家、親厚家、善言語家。舍利弗!我不說彼有大過。若有捨此身,餘身相續者,我說彼等則有大過;若有捨此身已,餘身不相續者,我不說彼有大過也。無大過故,於那羅聚落好衣菴羅林中以刀自殺。」

如是,世尊為彼尊者闡陀說第一記。

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歡喜作禮而去。

延伸閱讀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七

CBETA: 雜阿含經 第 47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