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筆記]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九 下半卷 諸天相應 (4/4) 夜叉相應 (1/2)

諸天相應 (4/4)


雜阿含 1310 經

本經說明有三種光明: 核融合產生的光 (如太陽), 反射光 (如月亮), 物質燃燒產生的光 (如燭光).

溫度大於絕對零度的物體, 都會發射電磁波, 而可見光是電磁波 (包含可見光及不可見光) 的一種. 因此從廣義的光 (電磁波) 而言, 所有的物體都會發光.

而佛所散發的光明是最至高無上的.

引伸的含意是, 佛以最究竟的智慧之光, 照亮世間的無明.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彌耆迦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彌耆迦天子說偈問佛:

「明照有幾種,  能照明世間,
唯願世尊說,  何等明最上?」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有三種光明,  能照耀世間,
晝以日為照,  月以照其夜。
燈火晝夜照,  照彼彼色像,
上下及諸方,  眾生悉蒙照。
人天光明中,  佛光明為上。」

佛說此經已,彌耆迦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雜阿含 1311 經

本經說明, 對於煩惱已滅盡的修行者, 該做的都已做了, 沒有餘事該做了, 他已經達到彼岸, 無所求了.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陀摩尼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陀摩尼天子而說偈言:

「為婆羅門事,  學斷莫疲惓,
斷除諸愛欲,  不求受後身。」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婆羅門無事,  所作事已作,
乃至不得岸,  晝夜常勤跪。
已到彼岸住,  於岸復何跪,
此是婆羅門,  專精漏盡禪。
一切諸憂惱,  熾然永已斷,
是則到彼岸,  涅槃無所求。」

時,陀摩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雜阿含 1312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多羅揵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斷幾捨幾法?  幾法上增修?
超越幾積聚,  名比丘度流?」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斷五捨於五,  五法上增修,
超五種積聚,  名比丘度流。」

別譯雜阿含311經: 除五欲受陰,棄捨於五蓋,增進修五根,成就五分身,如是之比丘,超渡生死海。

五受陰: 色﹑受﹑想﹑行﹑識。

五蓋: 貪、瞋、睡眠、掉悔、疑。

五根: 信、精進、念、定、慧。

五分法身: 以五種功德法成佛身,故曰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度流: 度生死之流。

時,彼陀摩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雜阿含 1313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迦摩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迦摩天子白佛言:「甚難!世尊!甚難!善逝!」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所學為甚難,  具足戒三昧,
遠離於非家,  閑居寂靜樂。」

戒三昧: 戒﹑定。

迦摩天子白佛言:「世尊!靜默甚難得!」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得所難得學,  具足戒三昧,
晝夜常專精,  修習意所樂。」

精進樂於休習戒﹑定。

迦摩天子白佛言:「世尊!正受心難得!」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難住正受住,  諸根心決定,
能斷死魔縻,  聖者隨欲進。」

難住正受住: 心安住於難以安住的定。

諸根心決定: 六根寂靜,心不貪愛染著於六根。

欲: 此指法欲.


迦摩天子復白佛言:「世尊!嶮道甚難行!」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難涉之嶮道,  當行安樂進,
非聖墮於彼,  足上頭向下。
賢聖乘正直,  嶮路自然平。」

聖者以正確的方法前行,因此在超脫生死的路上能夠平順地前進。

佛說此經已,迦摩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雜阿含 1314 經

本經說明貪恚﹑恐怖由愛而生,若能了知貪愛染著的因緣,便能開悟而度脫生死之流,達到涅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迦摩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迦摩天子說偈問佛:

「貪恚何所因,  不樂身毛豎,
恐怖從何起,  覺想由何生?
猶如鳩摩羅,  依倚於乳母。」

鳩摩羅: 小男孩。

猶如鳩摩羅,依倚於乳母: 如同小男孩依附母親而成長茁壯。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愛生自身長,  如尼拘律樹,
處處隨所著,  如榛綿叢林。
若知彼因者,  發悟令開覺,
度生死海流,  不復更受有。」

別譯雜阿含313經:
從愛至我心,如尼拘陀樹,根鬚從土生,然後入于地。
各各於異處,愛著生於欲,亦如摩樓多,纏縛覆林樹。
若知其根本,夜叉當捨離,能渡生死海,度更不受有。

愛生自身長: 愛從自己本身所生長。

尼拘律樹: 屬桑科,形狀類似榕樹。產於印度、錫蘭等地,高十公尺乃至十五公尺,樹葉呈長橢圓形,葉端為尖狀。由枝生出下垂氣根,達地復生根;枝葉繁茂而向四方蔓生,然其種子甚小,故佛典常用來比喻由小因而得大果報者;或為覆物之譬喻。(佛光大辭典)

時,迦摩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雜阿含 1315 經

本經說明不造身惡業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造口惡業 (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造意惡業 (不貪、不瞋、正見), 常行布施 (財施﹑法施), 如此不用擔心往生後會墮於三惡道 (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栴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栴檀天子說偈問佛:

「聞瞿曇大智,  無障礙知見,
何所住何學,  不遭他世惡?」

別譯雜阿含314經:
我今問瞿曇,種別大利智,除去諸障蔽,知見悉明了。
止住於何處,為習何法教,於後世不畏,得善之果報。

爾時,世尊說偈答曰:

「攝持身口意,  不造三惡法,
處在於居家,  廣集於群賓。
信惠財法施,  以法立一切,
住彼學彼法,  則無他世畏。」

別譯雜阿含314經:
除棄口意惡,身不行非善,若處於居家,布施如流水。
信心數受戒,攝念分財與,天當住此處,習學如上事,若能勤心行,後世都無畏。

佛說是經已,栴檀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雜阿含 1316 經

本經說明修習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定 (置心於一處而不動)﹑慧 (正確地認知這個世界, 因緣生, 因緣滅, 我們所見到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現象, 而不是本質), 思維正念 (隨時覺察自己的心念), 能夠度脫生死之流. 對於欲想不染著, 超越對於色 (物理世界裡的一切人事物) 的繫縛, 貪喜以滅盡, 則能夠處於生死洪流的深處而不沈沒.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栴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誰度於諸流,  晝夜勤不懈,
不攀無住處,  云何不沒溺?」

別譯雜阿含315經:
云何度駛流,晝夜恒精進,如此駛流中,濤波甚暴急?
無有攀挽處,亦無安足地,誰能處深流,而不為漂沒?

諸流: 流而不返,謂之流,因眾生由三惑之所流轉,漂泊三界,而不能返於涅槃彼岸。一、欲流:欲者,即欲界思惑,謂五根貪愛五塵,故名為思惑,即貪、瞋、慢。因此思惑,流轉欲界,不能出離,故名欲流。二、有流:有即因果不亡為有,謂色界、無色界思惑,即貪、慢,因此思惑,流轉色、無色界,不能出離,故名有流。三、見流:見即三界見惑,謂意根對於法塵,起分別見,因此見惑,流轉三界,不能出離,故名見流。四、無明流:無所明了,故曰無明,即三界思惑中之癡惑。由此無明,流轉生死,不能出離,故明無明流。 (佛光阿含藏﹑雜阿含 490 經﹑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三、俱舍論卷二十)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一切戒具足,  智慧善正受,
內思惟正念,  能度難度流,
不染此欲想,  超度彼色愛,
貪喜悉已盡,  不入於難測。」

別譯雜阿含315經:
一切戒完具,定慧充其心,思惟內心念,此能度難度。
除去於欲想,度有結使流,盡於喜愛有,處深不沈沒。

時,彼栴檀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雜阿含 1317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迦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迦葉天子白佛言:「世尊!我今當說比丘及比丘功德。」

佛告天子:「隨汝所說。」

時,迦葉天子而說偈言:

「比丘修正念,  其心善解脫,
晝夜常勤求,  懷有諸功德。
了知於世間,  滅除一切有,
比丘得無憂,  心無所染著。

世尊!是名比丘,是名比丘功德。」

別譯雜阿含316經:
比丘能具念,心得善解脫,諸欲有所求,逮得無垢處。
能知於世間,有垢及無垢,捨離一切有,亦無諸畜積,是名為比丘,有勝利功德。

有: 指生死世間; 因緣條件具備下之存有, 雖有而只為假名, 其性本空. 欲有、色有、無色有. (雜阿含 490 經) (佛光阿含藏)

滅除一切有: 捨離因緣生因緣滅的一切人﹑事﹑物。


佛告迦葉:「善哉,善哉,如汝所說。」

迦葉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雜阿含 1318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迦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迦葉天子白佛言:「世尊!我今當說比丘及比丘所說。」

佛告迦葉天子:「隨所樂說。」

時,彼迦葉天子而說偈言:

「比丘守正念,  其心善解脫,
晝夜常勤求,  逮得離塵垢。
曉了知世間,  於塵離塵垢,
比丘無憂患,  心無所染著。

世尊!是名比丘,是名比丘所說。」

世間: 世指時間; 間指空間.

佛告迦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迦葉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夜叉相應 (1/2)


雜阿含 1319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人間遊行,日暮與五百比丘於屈摩夜叉鬼住處宿。時,屈摩夜叉鬼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

時,屈摩夜叉鬼白佛言:「世尊!今請世尊與諸大眾於此夜宿。」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

是時,屈摩夜叉鬼知世尊默然受請已,化作五百重閣房舍,臥床、坐床、踞床,俱襵褥枕,各五百具,悉皆化成。化作五百燈明,無諸煙炎。

悉化現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勸請世尊令入其舍,令諸比丘次受房舍及諸臥具。

周遍受已,還至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賢德有正念,  賢德常正念,
正念安隱眠,  此世及他世。
賢德有正念,  賢德常正念,
正念安隱眠,  其心常寂止。
賢德有正念,  賢德常正念,
正念安隱眠,  捨降伏他軍。
賢德有正念,  賢德常正念,
不殺不教殺,  不伏不教伏。
慈心於一切,  心不懷怨結。」

爾時,世尊告屈摩夜叉鬼:「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時,屈摩夜叉鬼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還自所住處。

雜阿含 1320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鳩羅山,尊者那伽波羅為親侍者。

爾時,世尊於夜闇時,天小微雨,電光睒現,出於房外,露地經行。

是時,天帝釋作是念:「今日世尊住摩鳩羅山,尊者那伽波羅親侍供養,其夜闇冥,天時微雨,電光睒現,世尊出房,露地經行,我當化作毘琉璃重閣,執持重閣,隨佛經行。」作是念已,即便化作鞞琉璃重閣,持詣佛所,稽首佛足,隨佛經行。

鞞琉璃重閣: 以琉璃打造的寬廣的平台.

爾時,摩竭提國人若男若女,夜啼之時,以摩鳩羅鬼恐之即止,親侍供養弟子之法,待師禪覺,然後乃眠。爾時,世尊為天帝釋夜經行久。

摩鳩羅鬼: 能發出恐怖聲音的鬼.

爾時,尊者那伽波羅作是念:「世尊今夜經行至久,我今當作摩鳩羅鬼形而恐怖之。」時,那伽波羅比丘即反被俱執,長毛在外,往在世尊經行道頭,白佛言:「摩鳩羅鬼來!摩鳩羅鬼來!」

爾時,世尊告那伽波羅比丘:「汝那伽波羅愚癡人,以摩鳩羅鬼神像恐怖佛耶?不能動如來、應、等正覺一毛髮也,如來、應、等正覺久離恐怖。」

爾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世尊正法、律中亦復有此人耶?」

佛言:「憍尸迦!瞿曇家中極大廣闊,斯等於未來世亦當使得清淨之法。」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復婆羅門,  於自所得法,
得到於彼岸。  若一毘舍遮,
及與摩鳩羅,  皆悉超過去。
若復婆羅門,  於自所行法,
一切諸受覺,  觀察皆已滅。
若復婆羅門,  自法度彼岸,
一切諸因緣,  皆悉已滅盡。
若復婆羅門,  自法度彼岸,
一切諸人我,  皆悉已滅盡。
若復婆羅門,  自法度彼岸,
於生老病死,  皆悉已超過。」

毘舍遮: 食人精氣或血肉之惡鬼.

佛說此經已,釋提桓因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雜阿含 1321 經

本經說明,誦經時,周遭的鬼道眾生若聽聞正法,瞭解其中的內容,並身體力行,能夠幫助它們解脫於鬼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尊者阿那律陀於摩竭提國人間遊行,到畢陵伽鬼子母住處宿。

時,尊者阿那律陀夜後分時,端身正坐,誦憂陀那、波羅延那、見真諦、諸上座所說偈、比丘尼所說偈、尸路偈、義品、牟尼偈、修多羅,悉皆廣誦。

憂陀那: 自說. 十二部經中之無問自說經. 無人問, 佛自說法者.

爾時,畢陵伽鬼子夜啼,畢陵伽鬼子母為其子說偈呵止言:

「畢陵伽鬼子,  汝今莫得啼,
當聽彼比丘,  誦習法句偈。
若知法句者,  能自護持戒,
遠離於殺生,  實言不妄語,
能自捨非義,  解脫鬼神道。」

畢陵伽鬼子母說是偈時,畢陵伽鬼子啼聲即止。

雜阿含 1322 經

本經說明,宣說佛法時,周遭的鬼道眾生若聽聞正法,瞭解其中的內容,並身體力行,能夠幫助它們解脫於鬼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人間遊行,與大眾俱,到富那婆藪鬼子母住處宿。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四聖諦相應法,所謂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

爾時,富那婆藪鬼母,兒富那婆藪及鬼女欝多羅,二鬼小兒夜啼。時,富那婆藪鬼母教其男女故,而說偈言:

「汝富那婆藪,  欝多羅莫啼,
令我得聽聞,  如來所說法。
非父母能令,  其子解脫苦,
聞如來說法,  其苦得解脫。
世人隨愛欲,  為眾苦所迫,
如來為說法,  令破壞生死。
我今欲聞法,  汝等當默然,
時富那婆藪,  鬼女欝多羅。
悉受其母語,  默然而靜聽,
語母言善哉,  我亦樂聞法。
此正覺世尊,  於摩竭勝山,
為諸眾生類,  演說脫苦法。
說苦及苦因,  苦滅滅苦道,
從此四聖諦,  安隱趣涅槃。
母今但善聽,  世尊所說法。」

時,富那婆藪鬼母即說偈言:

「奇哉智慧子,  善能隨我心,
汝富那婆藪,  善歎佛導師。
汝富那婆藪,  及汝欝多羅,
當生隨喜心,  我已見聖諦。」

時,富那婆藪鬼母說是偈時,鬼子男女隨喜默然。

雜阿含 1323 經

本經中,一女子持香花、飲食供養鬼神,祈求現世安樂﹑來世生天享福。

世尊說明,求人不如求己,若要現世安樂﹑來世生天享福,具體的作法為布施、調心、守護六根門、正見、行善業、親近善知識,如此能夠現世安樂﹑來世生天享福。

若進一步斷除貪愛染著,則能夠究竟解脫斷除煩惱。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人間遊行,與諸大眾至摩尼遮羅鬼住處夜宿。

爾時,摩尼遮羅鬼會諸鬼神,集在一處。

時,有一女人,持香花鬘飾、飲食,至彼摩尼遮羅鬼神住處。

彼女人遙見世尊在摩尼遮羅鬼神住處坐,見已,作是念:「我今現見摩尼遮羅鬼神。」即說偈言:

「善哉摩尼遮,  住摩伽陀國,
摩伽陀國人,  所求悉如願。
云何於此世,  常得安樂住?
後世復云何,  而得生天樂?」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莫放逸慢恣,  用摩尼鬼為,
若自修所作,  能得生天樂。」

時,彼女人作是念:「此非摩尼遮羅鬼,是沙門瞿曇。」

如是知已,即以香花鬘飾供養世尊,稽首禮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何道趣安樂?  當修何等行,
此世常安隱,  後世生天樂?」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布施善調心,  樂執護諸根,
正見修賢行,  親近於沙門。
以正命自活,  他世生天樂,
何用三十三,  諸天之苦網。
但當一其心,  斷除於愛欲,
我當說離垢,  甘露法善聽。」

時,彼女人聞世尊說法,示、教、照、喜。如佛常法,謂布施、持戒、生天之福,欲味欲患煩惱,清淨、出要、遠離、功德福利,次第演說清淨佛法。譬如鮮淨白㲲,易染其色。時,彼女人亦復如是。即於坐上,於四聖諦得平等觀苦、集、滅、道。

時,彼女人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疑惑,不由於他,於正法、律得無所畏。即從座起,整衣服,合掌白佛:「已度,世尊!已度,善逝!我從今日,盡壽命,歸佛、歸法、歸比丘僧。」

時,彼女人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佛而去。

雜阿含 1324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人間遊行,到針毛鬼住處夜宿。爾時,針毛鬼會諸鬼神,集在一處。

時,有炎鬼見世尊在針毛鬼住處夜宿。見已,往詣針毛鬼所,語針毛鬼言:「聚落主!汝今大得善利,今如來、應、等正覺於汝室宿。」

針毛鬼言:「今當試看,為是如來、為非?」

時,針毛鬼與諸鬼神集會已,還歸自舍,束身衝佛。爾時,世尊却身避之。如是再三,束身衝佛,佛亦再三却身避之。

爾時,針毛鬼言:「沙門怖耶?」

佛言:「聚落主!我不怖也,但汝觸惡。」

針毛鬼言:「今有所問,當為我說,能令我喜者善,不能令我喜者,當壞汝心,裂汝胸,令汝熱血從其面出,捉汝兩手擲恒水彼岸。」

佛告針毛鬼:「聚落主!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能壞如來、應、等正覺心者,能裂其胸者,能令熱血從面出者,執其兩臂擲著恒水彼岸者。汝今但問,當為汝說。令汝歡喜。」

時,針毛鬼說偈問佛:

「一切貪恚心,  以何為其因,
不樂身毛豎,  恐怖從何起?
意念諸覺想,  為從何所起,
猶如新生兒,  依倚於乳母。」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愛生自身長,  如尼拘律樹,
展轉相拘引,  如籐綿叢林,
若知彼所因,  當令鬼覺悟,
度生死海流,  不復重增有。」

別譯雜阿含323經:
愛從以我生,如尼拘陀樹,欲愛隨所著,亦如摩樓多。
纏縛尼拘樹,夜叉應當知,若知其根本,必能捨棄離。
如彼根本者,能度生死海,度於有駛流,更不受後有。

爾時,針毛鬼聞世尊說偈,心得歡喜,向佛悔過,受持三歸。

佛說此經已,針毛鬼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延伸閱讀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九

CBETA: 雜阿含經 第 49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