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筆記]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六 下半卷 剎利相應 (1/2)

剎利: 印度古代四種姓中之王族、武士階級。

雜阿含 1232 經

本經說明,得到財富後若不能妥善運用,就像野外的池水沒有人去洗浴飲用,將會白白蒸發殆盡。

得到財富後,若能快樂受用,供養父母、妻子、宗親、眷屬、僕使,並授與知識,並時時供養比丘、比丘尼,能夠種殊福田,往生後得生天享福。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此舍衛國有長者,名摩訶男,多財巨富,藏積真金至百千億,況復餘財!世尊!摩訶男長者如是巨富,作如是食用:食麤碎米、食豆羹、食腐敗薑,著麤布衣、單皮革屣,乘羸敗車,戴樹葉蓋,未曾聞其供養施與沙門、婆羅門,給恤貧苦、行路頓乏、諸乞匃者;閉門而食,莫令沙門、婆羅門、貧窮、行路、諸乞匃者見之。」

佛告波斯匿王:「此非正士,得勝財利,不自受用,不知供養父母,供給妻子、宗親、眷屬,恤諸僕使,施與知識,不知隨時供給沙門、婆羅門,種勝福田,崇向勝處,長受安樂,未來生天。

得勝財物,不知廣用,收其大利。

大王!譬如曠野湖池聚水,無有受用、洗浴、飲者,即於澤中煎熬消盡。

如是,不善士夫得勝財物,乃至不廣受用,收其大利,如彼池水。

大王!有善男子得勝財利,快樂受用,供養父母,供給妻子、宗親、眷屬,給恤僕使,施諸知識,時時供養沙門、婆羅門,種勝福田,崇向勝處,未來生天。

得勝錢財,能廣受用,倍收大利。

譬如,大王!聚落、城郭邊有池水,澄淨清涼,樹林蔭覆,令人受樂,多眾受用,乃至禽獸。

如是,善男子得勝妙財,自供快樂,供養父母,乃至種勝福田,廣收大利。」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曠野湖池水,  清涼極鮮淨,
無有受用者,  即於彼消盡。
如是勝妙財,  惡士夫所得,
不能自受用,  亦不供恤彼。
徒自苦積聚,  聚已而自喪,
慧者得勝財,  能自樂受用。
 廣施作功德,  及與親眷屬,
 隨所應給與,  如牛王領眾。
 施與及受用,  不失所應者,
 乘理而壽終,  生天受福樂。

佛說此經已,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雜阿含 1233 經

本經說明,一切有形的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有善業﹑惡業及生死,如影隨形。

若能善修福德,現世人不詆毀,他世往生後,諸親眷屬見之心歡喜,並將生於天上。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舍衛國有長者,名摩訶男,命終無有兒息。波斯匿王以無子、無親屬之財,悉入王家。波斯匿王日日挍閱財物,身蒙塵土,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從何所來?身蒙塵土,似有疲惓。」

波斯匿王白佛:「世尊!此國長者摩訶男,命終有無子之財,悉入王家。瞻視料理,致令疲勞,塵土坌身,從其舍來。」

佛問波斯匿王:「彼摩訶男長者大富多財耶?」

波斯匿王白佛:「大富,世尊!錢財甚多,百千巨億金錢寶物,況復餘財!世尊!彼摩訶男在世之時,麤衣惡食……」如上廣說。

佛告波斯匿王:「彼摩訶男過去世時,遇多迦羅尸棄辟支佛,施一飯食,非淨信心,不恭敬與,不自手與,施後變悔,言:『此飯食自可供給我諸僕使,無辜持用,施於沙門!』由是施福,七反往生三十三天,七反生此舍衛國中最勝族姓,最富錢財。

以彼施辟支佛時,不淨信心,不手自與,不恭敬與,施後隨悔故,在所生處,雖得財富,猶故受用麤衣、麤食、麤弊臥具、屋舍、車乘,初不嘗得上妙色、聲、香、味、觸,以自安身。

復次,大王!時,彼摩訶男長者殺其異母兄,取其財物,緣斯罪故,經百千歲,墮地獄中,彼餘罪報生舍衛國,七反受身,常以無子,財沒入王家。

大王!摩訶男長者今此壽終,過去施報盡,於此身,以彼慳貪,於財放逸,因造過惡,於此命終已,墮地獄受極苦惱。」

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摩訶男長者命終已,入地獄受苦痛耶?」

佛言:「如是,大王!已入地獄。」

時,波斯匿王念彼悲泣,以衣拭淚,而說偈言:

「財物真金寶,  象馬莊嚴具,
奴僕諸僮使,  及諸田宅等。
一切皆遺棄,  裸神獨遊往,
福運數已窮,  永捨於人身。
彼今何所有,  何所持而去,
於何事不捨,  如影之隨形。」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唯有罪福業,  若人已作者,
是則己之有,  彼則常持去。
生死未曾捨,  如影之隨形,
如人少資糧,  涉遠遭苦難。
不修功德者,  必經惡道苦,
如人豐資糧,  安樂以遠遊。
修德淳厚者,  善趣長受樂,
如人遠遊行,  歲久安隱歸。
宗親善知識,  歡樂欣集會,
善修功德者,  此沒生他世。
彼諸親眷屬,  見則心歡喜,
是故當修福,  積集期永久。
福德能為人,  建立他世樂,
福德天所歎,  等修正行故。
現世人不毀,  終則生天上。」

佛說此經已,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雜阿含 1234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波斯匿王普設大會,為大會故,以千特牛行列繫住,集眾供具,遠集一切諸異外道,悉來聚集波斯匿王大會之處。

時,有眾多比丘亦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聞波斯匿王普設大會……如上廣說,乃至種種外道皆悉來集。聞已,乞食畢,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眾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聞波斯匿王普設大會……」如上廣說,乃至種種異道集於會所。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月月設大會,  乃至百千數,
不如正信佛,  十六分之一。
如是信法僧,  慈念於眾生,
彼大會之福,  十六不及一。
若人於世間,  億年設福業,
於直心敬禮,  四分不及一。」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1235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忿諸國人,多所囚執,若剎利、若婆羅門、若鞞舍、若首陀羅、若旃陀羅,持戒、犯戒,在家、出家,悉皆被錄,或鏁、或杻械、或以繩縛。

時,有眾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聞波斯匿王多所攝錄,乃至或鏁、或縛,乞食畢,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眾多比丘入城乞食,聞波斯匿王多所收錄,乃至鏁縛。」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非繩鏁杻械,  名曰堅固縛,
染污心顧念,  錢財寶妻子,
是縛長且固,  雖緩難可脫,
慧者不顧念,  世間五欲樂,
 是則斷諸縛,  安隱永超世。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1236 經

本經說明,若戰勝對方,會增加對方的怨恨;若戰爭失敗,則會寢食難安。放下對於勝負的執著,才能夠自在安樂。

從世間法的角度,win-lose (I win, you lose) 或 lose-win (I lose, you win) 對於彼此關係的維繫都不是長久之計,think win-win (雙贏﹑平等互惠),彼此的關係才能緊密﹑健全地長久維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摩竭提國阿闍世王韋提希子共相違背。

摩竭提王阿闍世韋提希子起四種軍——象軍、馬軍、車軍、步軍,來至拘薩羅國。

波斯匿王聞阿闍世王韋提希子四種軍至,亦集四種軍——象軍、馬軍、車軍、步軍,出共鬥戰。

阿闍世王四軍得勝,波斯匿王四軍不如,退敗星散,單車馳走,還舍衛城。

時,有眾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聞摩竭提王阿闍世韋提希子起四種軍,來至拘薩羅國;波斯匿王起四種軍出共鬥戰,波斯匿王四軍不如,退敗星散,波斯匿王恐怖狼狽,單車馳走,還舍衛城。

聞已,乞食畢,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眾多比丘入城乞食,聞摩竭提主阿闍世王韋提希子起四種軍……」如是廣說,乃至「單車馳走,還舍衛城。」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戰勝增怨敵,  敗苦臥不安,
 勝敗二俱捨,  臥覺寂靜樂。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1237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與摩竭提王阿闍世韋提希子共相違背。

摩竭提王阿闍世韋提希子起四種軍,來至拘薩羅國,波斯匿王倍興四軍,出共鬥戰。

波斯匿王四種軍勝,阿闍世王四種軍退,摧伏星散。

波斯匿王悉皆虜掠阿闍世王象馬、車乘、錢財寶物,生禽阿闍世王身,載以同車,俱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此是阿闍世王韋提希子,長夜於我無怨恨人而生怨結,於好人所而作不好;然其是我善友之子,當放令還國。」

佛告波斯匿王:「善哉,大王!放其令去,令汝長夜安樂饒益。」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乃至力自在,  能廣虜掠彼,
助怨在力增,  倍收己他利。」

佛說此經已,波斯匿王及阿闍世王韋提希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雜阿含 1238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獨靜思惟,作是念:「世尊正法,現法離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自覺證知此法,是善知識、善伴黨,非是惡知識、惡伴黨。」

作是念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靜思惟,作是念:『世尊正法,現法離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自覺證知,是則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

佛告波斯匿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世尊正法、律,現法離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緣自覺知,是則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所以者何?我為善知識,眾生有生法者,解脫於生,眾生有老、病、死、憂、悲、惱、苦者,悉令解脫。

大王!我於一時住王舍城山谷精舍。時,阿難陀比丘獨靜思惟,作是念:『半梵行者是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

作是念已,來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白我言:『世尊!我獨靜思惟,作是念:「半梵行者是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

我時告言:『阿難!莫作是語,半梵行者是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

所以者何?

純一滿淨,梵行清白,謂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

所以者何?

我常為諸眾生作善知識。其諸眾生有生故,當知世尊正法,現法令脫於生;有老、病、死、憂、悲、惱、苦者,離諸熾然,不待時節,現令脫惱苦,見通達,自覺證知。是則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讚歎不放逸,  是則佛正教,
修禪不放逸,  逮得證諸漏。」

佛說此經已,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雜阿含 1239 經

波斯匿王問佛: 「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我們得到今生的利益及來世的利益呢?」

佛: 「精勤不鬆懈地修諸善法,不間斷地以智慧觀照一切人事物,能夠得到今生的利益及來世的利益。」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獨靜思惟,作是念:「頗有一法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後世願滿足、現法後世願滿足不?」

作是念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靜思惟,作是念:『頗有一法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現法後世願滿足不?』」

佛告波斯匿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有一法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得現法後世願滿足,謂不放逸善法

不放逸: 不懈怠;一心專注修諸善法。 (佛光阿含藏)

不放逸善法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得現法後世願滿足。

大王!譬如世間所作麁業,彼一切皆依於地而得建立。不放逸善法亦復如是。

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得現法後法願滿足。

如力。如是種子、根、堅、陸、水、足、行、師子、舍宅,亦如是說。

是故,大王!當住不放逸,當依不放逸。

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已,夫人當作是念:『大王住不放逸、依不放逸,我今亦當如是住不放逸、依不放逸。』

如是夫人,如是大臣、太子、猛將亦如是。國土人民應當念:『大王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夫人、太子、大臣、猛將住不放逸、依不放逸,我等亦應如是住不放逸、依不放逸。』

大王!若住不放逸、依不放逸者,則能自護。夫人、婇女亦能自保,倉藏財寶增長豐實。」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稱譽不放逸,  毀呰放逸者,
帝釋不放逸,  能主忉利天。
稱譽不放逸,  毀呰放逸者,
不放逸具足,  攝持於二義:
一者現法利,  二後世亦然,
是名無間等,  甚深智慧者。」

佛說此經已,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雜阿含 1240 經

本經說明,老、病、死,是眾生所不愛念。

若沒有眾生所不愛念之老、病、死,諸佛如來不出世為眾生說法。

因為有眾生所不愛念之老、病、死,諸佛如來出世為眾生說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度脫生死洪流。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獨靜思惟,作是念:「此有三法,一切世間所不愛念。

何等為三?謂老、病、死。

如是三法,一切世間所不愛念。

若無此三法世間所不愛者,諸佛世尊不出於世,世間亦不知有諸佛如來所覺知法為人廣說。

以有此三法世間所不愛念,謂老、病、死故,諸佛如來出興於世,世間知有諸佛如來所覺知法廣宣說者。」

波斯匿王作是念已,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其所念,廣白世尊。

佛告波斯匿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此有三法,世間所不愛念,謂老、病、死,乃至世間知有如來所覺知法為人廣說。」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王所乘寶車,  終歸有朽壞,
此身亦復然,  遷移會歸老。
唯如來正法,  無有衰老相,
稟斯正法者,  永到安隱處。
但凡鄙衰老,  醜弊惡形類,
衰老來踐蹈,  迷魅愚夫心。
若人壽百歲,  常慮死隨至,
老病競追逐,  伺便輒加害。」

佛說此經已,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延伸閱讀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六

CBETA: 雜阿含經 第 46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