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筆記] 雜阿含經卷第十三下半卷 六入處相應 (5/5)


雜阿含 323 經 - 六內入處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內入處。謂眼內入處,耳、鼻、舌、身、意內入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24 經 - 六外入處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外入處。云何為六?謂色是外入處,聲、香、味、觸、法是外入處,是名六外入處。」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25 經 - 六識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識身。云何為六?謂眼識身、耳識身、鼻識身、舌識身、身識身、意識身,是名六識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26 經 - 六觸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觸身。云何為六觸身?謂眼觸身、耳觸身、鼻觸身、舌觸身、身觸身、意觸身,是名六觸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27 經 - 六受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受身。云何為六?謂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是名六受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28 經 - 六想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想身。云何為六?謂眼觸生想,耳、鼻、舌、身、意觸生想,是名六想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29 經 - 六思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思身。云何為六?謂眼觸生思,耳、鼻、舌、身、意觸生思,是名六思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30 經 - 六愛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愛身。云何為六愛身?謂眼觸生愛,耳、鼻、舌、身、意觸生愛,是名六愛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31 經 - 六顧念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顧念。云何為六?謂色顧念、聲顧念、香顧念、味顧念、觸顧念、法顧念,是名六顧念。」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32 經 - 六覆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覆。云何為六?謂色有漏、是取,心覆藏;聲、香、味、觸、法有漏、是取,心覆藏。是名六覆。」

心覆藏: 心被覆蓋。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33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未來眼無常,況現在眼,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不顧過去眼,不欣未來眼,於現在眼生厭、離欲、滅盡向。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

如無常。如是苦、空、非我,亦如是說。如內入處四經、外入處四經,亦如是說。

雜阿含 334 經 - 「有因、有緣、有縛」法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當為汝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諦聽,善思,謂有因、有緣、有縛法經。

云何有因、有緣、有縛法經?

謂眼有因、有緣、有縛。

何等為眼因、眼緣、眼縛?

謂眼業因、業緣、業縛。

業有因、有緣、有縛。

何等為業因、業緣、業縛?

謂業愛因、愛緣、愛縛。

愛有因、有緣、有縛。

何等為愛因、愛緣、愛縛?

謂愛無明因、無明緣、無明縛。

無明有因、有緣、有縛。

何等無明因、無明緣、無明縛?

謂無明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緣、不正思惟縛。

不正思惟有因、有緣、有縛。

何等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緣、不正思惟縛,謂緣眼、色,生不正思惟,生於癡。

緣眼、色,生不正思惟,生於癡,彼癡者是無明,癡求欲名為愛,愛所作名為業。

如是,比丘!不正思惟因無明,無明因愛,愛因為業,業因為眼。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是名有因、有緣、有縛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35 經 - 第一義空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經

第一義空: 空的基本定義;空的究竟真理。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為第一義空經

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

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 眼生起的時候,並不是從別的地方過來;眼滅去的時候,並不是到別的地方去了。就像這樣,眼並不是恆常實存的,是因緣和合而生起的,生起之後徹底滅去。

可以從一世生死的觀點來看,也可以從剎那生死的觀點來看。

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 有業力的運作,而沒有主宰的「我」,這個 (五) 陰滅去了,不同的 (五) 陰接著生起。其中「作者」指造作的主宰者、永恆的「我」。

除俗數法: 只有世間因緣和合的現象。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

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36 - 338 經 (六喜行、六憂行、六捨行) 說明世人在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對六境 (色、聲、香、味、觸、法) 時,或者產生歡喜的感受,或者產生憂苦的感受,或者產生空虛的感受,根據這些感受進行身、口、意的造作。

世人受到感受的制約而作出各種反應。


Stimulus → Choice → Response

對於世人來說, Choice 及 Response 是 functions of feelings.

雜阿含 339 - 342 (六常行) 經說明智者在六根對六境時,不感到歡喜,也不感到憂苦,不去攀緣產生的感受,而保持在以智慧 (因緣、生滅、無常、非我) 進行覺察的狀態 (正念、正智)。

智者根據智慧採取行動,而非受到感受的制約而作出各種反應。


對於智者而言,Choice 及 Response 並不 depend on feelings. 而是 depend on 如實、清晰觀察到的情況,以及經過審慎抉擇的判斷。

雜阿含 336 經 - 六喜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喜行

六喜行: 六根對六境時,升起歡喜的感受而產生的造作。

云何為六?如是。比丘!若眼見色喜,於彼色處行。

眼見色喜,於彼色處行: 眼睛見到了色時覺得喜歡,而在那色境上造作。

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識法喜,於彼法處行。

諸比丘!是名六喜行。」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37 經 - 六憂行

六根對六境時,我們升起各種感受,並據此產生各種思想、言語、及行為造作。

獅子吼讀經班討論時,同學提到: 遇到同樣的情境,當心處在不穩定的狀態,會特別容易生起負面的情緒,導致做出事後會後悔的造作。

根據神經科學對大腦運作機制的研究,正念的練習有助於改善大腦的結構,舉例來說,加強「左前額葉皮質」抑制「杏仁核」 (amygdala, 和負面的情緒及壓力有關) 活化的迴路,幫助個體能夠即時從挫折中恢復。
也就是說,修行是一種心智的鍛鍊,且這樣的鍛鍊是會實際改變大腦的結構及反應的。

持續進行心智的鍛鍊,能夠如實知見到真實的世界,並即時作出恰當的反應。

參考書目: 情緒大腦的祕密檔案: 情意神經科學泰斗從探索情緒形態到實踐正念冥想改變生命的旅程

作者 Richard J. Davidson 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心理學和精神醫學研究教授,透過嚴謹的實驗、腦波 (EEG) 及腦部活動造影 (MRI) 分析,找出 6 種「情緒形態」 (emotional style) 以及相對應的大腦運作機制,並在達賴喇嘛的協助下進行實驗發現「正念」 (mindfulness) 及「禪修」 (meditation) 能夠有效改變大腦活動形態,使得人們能夠在各種「情緒形態」維持較平衡的向度,增強專注力及覺察力,提升生命的品質及幸福。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憂行

六憂行: 六根對六境時,升起憂慮的感受而產生的造作。

云何為六?諸比丘!若眼見色憂,於彼色處行。

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識法憂,於彼法處行。

諸比丘!是名六憂行。」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38 經 - 六捨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捨行

六捨行: 六根對六境時,升起不苦不樂的感受而產生的造作。

云何為六?諸比丘!謂眼見色捨,於彼色處行。

眼見色捨,於彼色處行: 眼睛見到了色時覺得不苦不樂,而在那色境上造作。

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識法捨,於彼法處行,是名比丘六捨行。」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39 經 - 六常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常行

六常行: 六根對六境時,沒有貪、瞋、癡,心平等、寧靜,而能捨離並且保持清澈覺知 (現前的對象)、清晰理解 (解脫的智慧)。又譯為「六妙行」、「六恒住」。

云何為六?若比丘眼見色,不苦、不樂,捨心住正念、正智。

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識法,不苦、不樂,捨心住正念、正智,是名比丘六常行。」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40 經 - 六常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常行

云何為六?若比丘眼見色,不苦、不樂,捨心住正念、正智。

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識法,不苦、不樂,捨心住正念、正智,若比丘成就此六常行者,世間難得。」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41 經 - 六常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常行

云何為六?若比丘眼見色,不苦、不樂,捨心住正念、正智。

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識法,不苦、不樂,捨心住正念、正智。

若比丘成就此六常行者,世間難得,所應承事、恭敬、供養,則為世間無上福田。」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342 經 - 六常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常行

云何為六?若比丘眼見色,不苦、不樂,捨心住正念、正智。

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識法,不苦、不樂,捨心住正念、正智。

若比丘成就此六常行者,當知是舍利弗等。

舍利弗比丘眼見色已,不苦、不樂,捨心住正念、正智。

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識法,不苦、不樂,捨心住正念、正智。

舍利弗比丘成就此六常行故,世間難得,所應承事、恭敬、供養,則為世間無上福田。」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延伸閱讀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雜阿含經卷第十三

CBETA: 雜阿含經 第 13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