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 504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尊者大目揵連在耆闍崛山。
耆闍崛山: 義譯為靈鷲山。耆音ㄑ|ˊ,闍音ㄕㄜˊ。
時,釋提桓因居上妙堂觀,於夜來詣尊者大目揵連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時,釋提桓因光明普照耆闍崛山,周匝大明。爾時,釋提桓因坐已,即說偈言:
釋提桓因: 欲界六天中之忉利天 (即三十三天) 天主,住於須彌山頂上。略稱釋帝與帝釋。
堂觀: 宮殿。
「能伏於慳垢, 大德隨時施,
是名施中賢, 來世見殊勝。」
伏: 調伏。
慳: 音 ㄑ|ㄢ,吝嗇。
時,大目揵連問帝釋言:「憍尸迦!云何為調伏慳垢,見於殊勝,而汝說言:
憍尸迦: 天帝釋過去世身為人時姓「憍尸迦」,清淨布施而得到成為天主的果報。
「『能調伏慳垢, 大德隨時施,
是則施中賢, 來世見殊勝』?」
時,天帝釋答言:「尊者大目揵連!勝婆羅門大姓、勝剎利大姓、勝長者大姓、勝四王天、勝三十三天,稽首敬禮故。
勝: 最殊勝的。
四王天: 欲界六天的第一天,位於須彌山腰。
三十三天: 欲界六天的第二天,位於須彌山頂上,中央為帝釋天,四方各有八天,合稱三十三天。又稱為「忉利天」。
因為稽首敬禮,得到殊勝的果報。
尊者大目揵連!我為勝婆羅門大姓、勝剎利大姓、勝長者大姓、勝四王天、勝三十三天恭敬作禮,見斯果報,故說此偈。
為最殊勝的婆羅門大姓、最殊勝的剎利大姓、最殊勝的長者大姓、最殊勝的四王天、最殊勝的三十三天稽首敬禮,因此得到殊勝的果報。
復次,尊者大目揵連!乃至日所周行,照於諸方,至千世界、千月千日、千須彌山王、千弗婆提舍、千欝多羅提舍、千瞿陀尼迦、千閻浮提、千四天王、千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千梵天,名為小千世界。
弗婆提舍: 此世界的四大洲之一。另譯為「東勝身洲」、「弗于逮」。
欝多羅提舍: 此世界的四大洲之一。另譯為「北俱盧洲」、「欝單越」。
瞿陀尼迦: 此世界的四大洲之一。另譯為「西牛貨洲」、「拘陀尼」。
閻浮提: 此世界的四大洲之一,我們居住於此。另譯為「南瞻部洲」、「閻浮洲」。
炎摩天: 欲界六天的第三天。又譯為「夜摩天」、「焰摩天」。
兜率陀天: 欲界六天的第四天。又譯為「兜率天」,義譯為「知足」。
化樂天: 欲界六天的第五天。此天天人能隨心所欲地變化出五欲的境界而自娛樂,因此稱為「化樂」。
他化自在天: 欲界六天的最高天。此天天人能以較其低的天所變化出的欲境,自由拿來給自己娛樂,因此稱為「他化自在」。
梵天: 色界初禪天之一,此天離欲界的淫欲,寂靜清淨。
小千世界: 以須彌山為中心,含四大洲、日、月、欲界六天、梵天稱為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名小千世界。
此小千世界中無有堂觀與毘闍延堂觀等者,毘闍延有百一樓觀,觀有七重,重有七房,房有七天后,后各七侍女。
毘闍延堂觀: 天帝釋的超大宮殿,在善見城中。義譯為「常勝殿」,又譯為「毘禪延堂」。毘音ㄆ|ˊ。
七重: 七列。
尊者大目揵連!於小千世界無有如是堂觀端嚴如毘闍延者,我見是調伏慳故,有此妙果,故說斯偈。」
大目揵連語帝釋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汝能見此勝妙果報,而說斯偈。」
時,天帝釋聞尊者大目揵連所說,歡喜隨喜,忽然不現。
天帝釋雖然能見調伏慳之勝妙果報,但他不曉得此非究竟。
帝釋雖在居家而不慳惜,行解脫施,勤施,常樂行施,施會供養,等施一切 (《雜阿含經》卷 40 第 1104 經)。
雜阿含 505 經
在本經中,大目揵連打坐入定後,藉由神足通,來到了欲界中的忉利天。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時,尊者大目揵連在耆闍崛山中。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獨一靜處禪思,作是念:「昔有時,釋提桓因於界隔山石窟中,問世尊愛盡解脫之義,世尊為說,聞已隨喜,似欲更有所問義,我今當往問其喜意。」
作是念已,如力士屈申臂頃,於耆闍崛山沒,至三十三天,去一分陀利池不遠而住。
屈申臂頃: 彎曲再伸直手臂那麼短的時間。
分陀利: 白色蓮花。
時,天帝釋與五百婇女遊戲浴池,有諸天女,音聲美妙。
婇女: 侍女。
天帝釋所在的天是忉利天,是在欲界,因此有此和美女共浴的場景。
爾時,帝釋遙見尊者大目揵連,語諸天女言:「莫歌。莫歌。」
時,諸天女即便默然,天帝釋即詣尊者大目犍連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
尊者大目揵連問帝釋言:「汝先於界隔山中問世尊愛盡解脫義,聞已隨喜,汝意云何?為聞說隨喜?為更欲有所問,故隨喜耶?」
天帝釋語尊者大目揵連:「我三十三天多著放逸樂,或憶先事,或時不憶。
世尊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尊者欲知我先界隔山中所問事者,今可往問世尊,如世尊說,汝當受持。
然我此處有好堂觀,新成未久,可入觀看。」
從天帝釋的回答可看出:
1. 天界太美好快樂, 天人著重在當下的享樂, 導致記憶力不佳。
2. 天帝釋的心念還在欲望深重的狀態,並沒有出離心。
時,尊者大目揵連默然受請,即與天帝釋共入堂觀。
彼諸天女遙見帝釋來,皆作天樂,或歌或舞。
諸天女輩著身瓔珞莊嚴之具,出妙音聲,合於五樂,如善作樂,音聲不異。
瓔珞: 以珠玉編綴的頸飾。瓔珞音|ㄥ ㄌㄨㄛˋ。
諸天女輩既見尊者大目揵連,悉皆慚愧,入室藏隱。
時,天帝釋語尊者大目揵連:「觀此堂觀地好平正,其壁、柱、梁、重閣、牕牖、羅網、簾障,悉皆嚴好。」
牕牖:窗戶。「牕」是「窗」的異體字。「牖」是窗戶,音同「有」。
尊者大目揵連語帝釋言:「憍尸迦!先修善法福德因緣,成此妙果。」
如是,帝釋三自稱歎,問尊者大目揵連,尊者大目揵連亦再三答。
時,尊者大目揵連作是念:「今此帝釋極自放逸,著界神住,歎此堂觀,我當令彼心生厭離。」
天界太享受,難以修行。大目揵連以神通力試圖幫助帝釋體悟無常。
即入三昧,以神通力,以一足指撇其堂觀,悉令震動。
時,尊者大目揵連即沒不現。
諸天女眾見此堂觀震掉動搖,顛沛恐怖,東西馳走,白帝釋言:「此是憍尸迦大師,有此大功德力耶?」
時,天帝釋語諸天女:「此非我師,是大師弟子大目揵連,梵行清淨,大德大力者。」
諸天女言:「善哉,憍尸迦!乃有如此梵行大德大力同學,大師德力當復如何?」
相關經文: 增壹阿含經 勸請品第十九 第 3 經
雜阿含 506 經 - 佛在三十三天為母及三十三天說法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三十三天驄色虛軟石上,去波梨耶多羅、拘毘陀羅香樹不遠夏安居,為母及三十三天說法。
驄色虛軟石: 傳說中天帝釋的王座,為馬尾色(橘色或淺紅色)、座面柔軟具彈性。驄音ㄘㄨㄥ。
波梨耶多羅、拘毘陀羅: 忉利天最高的樹名,位於忉利天善見城的東北角。是黑檀的一種,此樹的根、莖、枝、葉、花、果實皆有香氣,香味遍薰忉利天宮。義譯為「晝度」、「圓生」,又譯為「波利質多羅」。詳見《長阿含經》卷二十。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安居。
時,諸四眾詣尊者大目揵連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尊者大目揵連:「知世尊夏安居處不?」
四眾: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尊者大目揵連答言:「我聞世尊在三十三天驄色虛軟石上,去波梨耶多羅、拘毘陀羅香樹不遠夏安居,為母及三十三天說法。」
時,諸四眾聞尊者大目揵連所說,歡喜隨喜,各從座起,作禮而去。
時,諸四眾過三月安居已,復詣尊者大目揵連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時,尊者大目揵連為諸四眾種種說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而住。
時,諸四眾從座而起,稽首作禮,白尊者大目揵連:「尊者大目揵連!當知我等不見世尊已久,眾甚虛渴欲見世尊。尊者大目揵連,若不憚勞者,願為我等往詣三十三天,普為我等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住不?』又白世尊:『閻浮提四眾願見世尊,而無神力昇三十三天禮敬世尊,三十三天自有神力來下人中,唯願世尊還閻浮提,以哀愍故。』」
時,尊者大目犍連默然而許。
時,諸四眾知尊者大目犍連默然許已,各從座起,作禮而去。
爾時,尊者大目犍連知四眾去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如大力士屈伸臂頃,從舍衛國沒,於三十三天驄色虛軟石上,去波梨耶多羅、拘毘陀羅香樹不遠而現。
爾時,世尊與三十三天眾無量眷屬圍繞說法。
時,尊者大目犍連遙見世尊,踊躍歡喜,作是念:「今日世尊,諸天大眾圍繞說法,與閻浮提眾會不異。」
爾時,世尊知尊者大目犍連心之所念,語尊者大目犍連言:「大目犍連!非為自力,我欲為諸天說法,彼即來集,欲令其去,彼即還去,彼隨心來,隨心去也。」
並非佛要為諸天說法,諸天就會前來聽法,而是諸天隨著自己的心意前來聽法。
爾時,尊者大目犍連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世尊言:「種種諸天大眾雲集,彼天眾中,有曾從佛世尊聞所說法,得不壞淨,身壞命終,來生於此?」
不壞淨: 堅固不動搖的信心。
佛告尊者大目犍連:「如是,如是。此中種種諸天來雲集者,有從宿命聞法,得佛不壞淨,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身壞命終,來生於此。」
宿命: 過去世。
時,天帝釋見世尊與尊者大目犍連歎說,諸天眾共語已,語尊者大目犍連:「如是,如是。尊者大目犍連!此中種種眾會皆是宿命,曾聞正法,得於佛不壞淨,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身壞命終,來生於此。」
時,有異比丘見世尊與尊者大目犍連及天帝釋語言善相述可已,語尊者大目犍連:「如是,如是。尊者大目犍連!是中種種諸天來會此者,皆是宿命曾聞正法,得於佛不壞淨,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身壞命終,而來生此。」
時,有一天子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世尊!我亦成就於佛不壞淨,故來生此。」
復有天子言:「我得法不壞淨。」
有言得僧不壞淨,有言聖戒成就,故來生此。如是諸天無量千數,於世尊前各自記說得須陀洹法,悉於佛前即沒不現。
須陀洹: 斷身見、戒取、疑的初果聖人,最多於天界與人間投生七次就能涅槃。
四不壞淨: 斷疑。
以此經看來,所謂斷疑,不需對於佛法僧戒的疑惑俱斷,四者只斷其一亦可證須陀洹果。
時,尊者大目犍連知諸天眾去,不久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白佛言:「世尊!閻浮提四眾稽首敬禮世尊足,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住不?』四眾思慕,願見世尊。又白世尊:『我等人間無有神力昇三十三天禮覲世尊,然彼諸天有大德力悉能來下至閻浮提,唯願世尊還閻浮提,愍四眾故。』」
佛告目犍連:「汝可還彼,語閻浮提人:『却後七日,世尊當從三十三天還閻浮提僧迦舍城,於外門外優曇鉢樹下。』」
尊者大目揵連受世尊教,即入三昧。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從三十三天沒,至閻浮提,告諸四眾:「諸人當知,世尊却後七日,從三十三天還閻浮提僧迦舍城,於外門外優曇鉢樹下。」
如期七日,世尊從三十三天下閻浮提僧迦舍城優曇鉢樹下,天龍鬼神,乃至梵天,悉從來下,即於此時,名此會名天下處。
優曇鉢: 聚果榕,為桑科榕屬落葉大喬木。果實長在樹幹上,由沒有葉子的小枝簇生,如同無花果般為隱花果,因此人們認為它不開花而結果,印度古代以優曇鉢開出花朵 (基因突變) 引申為極為稀有的意思。
雜阿含 507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四十天子來詣尊者大目犍連所,稽首作禮,退坐一面。
時,尊者大目犍連語諸天子言:「善哉,諸天子!於佛不壞淨成就,法、僧不壞淨成就。」
時,四十天子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尊者大目揵連:「我得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故生天上。」
有一天言:「得於佛不壞淨。」
有言:「得法不壞淨。」
有言:「得僧不壞淨。」
有言:「聖戒成就,身壞命終,得生天上。」
時,四十天子於尊者大目犍連前,各自記說得須陀洹果,即沒不現。如四十天子。如是四百、八百、十千天子亦如是說。
以下幾經說明各種惡業導致墮地獄道、出地獄後因餘罪而繼續受惡報的實例:
508 經: 屠牛 → 身如樓閣,啼哭號呼,憂悲苦痛
509 經: 屠牛 → 筋骨相連,舉身不淨,臭穢可厭,烏、鵄、鵰、鷲、野干、餓狗隨而擭食,或從脇肋探其內藏而取食之,極大苦痛,啼哭號呼
510 經: 屠羊 → 舉身無皮,純一肉段,乘空而行,烏、鵄、鵰、鷲、野干、餓狗隨而擭食,或從脇肋探其內藏而取食之,苦痛切迫,啼哭號呼
511 經: 屠羊 → 舉體無皮,形如脯腊
512 經: 自墮其胎 → 舉體無皮,形如肉段
513 經: 調象、調馬、調牛、好讒 → 舉體生毛,毛如大針,針皆火然,還燒其體,痛徹骨髓
514 經: 好樂戰諍,刀劍傷人 → 舉身生毛,毛利如刀,其毛火然,還割其體,痛徹骨髓
515 經: 射諸禽獸 → 遍身生毛,其毛似箭,皆悉火然,還燒其身,痛徹骨髓
516 經: 屠猪 → 舉體生毛,毛如䂎𨥨,毛悉火然,還燒其身,痛徹骨髓
517 經: 好斷人頭 → 無頭,兩邊生目,胸前生口,身常流血,諸蟲唼食,痛徹骨髓
518 經: 偽器欺人 → 陰卵如甕,坐則踞上,行則肩擔
519 經: 捕魚、捕鳥、網兔 → 以銅鐵羅網自纏其身,火常熾然,還燒其體,痛徹骨髓
520 經: 卜占,欺妄惑人,以求財物 → 頂有鐵磨,盛火熾然,轉磨其頂
雜阿含 508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尊者大目犍連與尊者勒叉那比丘共在耆闍崛山中。
尊者勒叉那晨朝詣尊者大目犍連所,語尊者大目犍連:「共出耆闍崛山,入王舍城乞食。」
時,尊者大目犍連默然而許,即共出耆闍崛山,入王舍城乞食。
行至一處,尊者大目犍連心有所念,欣然微笑。
尊者勒叉那見微笑已,即問尊者大目犍連言:「若佛及佛弟子欣然微笑,非無因緣,尊者今日何因何緣而發微笑?」
尊者大目犍連言:「所問非時,且入王舍城乞食,還於世尊前,當問是事,是應時問,當為汝說。」
非時: 不是適當的時機。
應時: 適當的時機。
時,尊者大目揵連與尊者勒叉那入王舍城乞食而還,洗足,舉衣鉢,俱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尊者勒叉那問尊者大目揵連:「我今晨朝與汝共出耆闍崛山乞食,汝於一處欣然微笑,我即問汝微笑因緣,汝答我言所問非時,今復問汝何因何緣欣然微笑?」
尊者大目犍連語尊者勒叉那:「我路中見一眾生,身如樓閣,啼哭號呼,憂悲苦痛,乘虛而行。我見是已,作是思惟:『如是眾生受如此身,而有如是憂悲大苦。』故發微笑。」
大目犍連因有宿命通,觀察到了業報的因緣而微笑,大目犍連是阿羅漢,推測是阿羅漢生笑心的作用,並非幸災樂禍而微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善哉,善哉,我聲聞中,住實眼、實智、實義、實法,決定通達,見是眾生,我亦見此眾生,而不說者,恐人不信。所以者何?如來所說,有不信者,是愚癡人長夜受苦。」
佛擔心說了人們會不相信佛,而使得人們無法接觸到佛法。
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彼大身眾生在此王舍城,為屠牛兒,以屠牛因緣故,於百千歲墮地獄中,從地獄出,有屠牛餘罪,得如是身,常受如是憂悲惱苦。如是,諸比丘!如尊者大目犍連所見不異,汝等受持。」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509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大目犍連與尊者勒叉那在耆闍崛山。
尊者勒叉那於晨朝時詣尊者大目犍連所,語尊者大目犍連:「共出耆闍崛山,入王舍城乞食。」
尊者大目犍連默然而許,即共出耆闍崛山,入王舍城乞食。
行至一處,尊者大目犍連心有所念,欣然微笑。
尊者勒叉那見尊者大目犍連微笑,即問言:「尊者!若佛及佛聲聞弟子欣然微笑,非無因緣,尊者今日何因何緣而發微笑?」
尊者大目犍連言:「所問非時,且乞食,還於世尊前,當問是事,是應時問。」
尊者大目犍連與尊者勒叉那共入城乞食,食已還,洗足,舉衣鉢,俱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尊者勒叉那問尊者大目犍連:「我今晨朝與汝共入王舍城乞食,汝於一處欣然微笑,我即問汝何因緣笑,汝答我言所問非時,我今問汝何因何緣欣然微笑?」
尊者大目犍連語尊者勒叉那:「我於路中見一眾生,筋骨相連,舉身不淨,臭穢可厭,烏、鵄、鵰、鷲、野干、餓狗隨而擭食,或從脇肋探其內藏而取食之,極大苦痛,啼哭號呼。我見是已,心即念言:『如是眾生得如是身,而受如是不饒益苦。』」
不饒益苦: 沒有利益的苦惱。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善哉,比丘!我聲聞中住實眼、實智、實義、實法,決定通達,見如是眾生。我亦見是眾生,而不說者,恐不信故。所以者何?如來所說,有不信者,是愚癡人長夜當受不饒益苦。
諸比丘!是眾生者,過去世時,於此王舍城為屠牛弟子,緣屠牛罪故,已百千歲墮地獄中受無量苦,彼屠牛惡行餘罪緣故,今得此身,續受如是不饒益苦。諸比丘!如大目揵連所見,真實不異,汝等受持。」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510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尊者大目犍連與尊者勒叉那在耆闍崛山中。
尊者勒叉那於晨朝時詣尊者大目犍連所,語尊者大目犍連:「共出耆闍崛山,入王舍城乞食。」
尊者大目犍連默然而許,即共出耆闍崛山,入王舍城乞食。
行至一處,尊者大目犍連心有所念,欣然微笑。
尊者勒叉那見尊者大目犍連微笑,即問言:「尊者!若佛及佛聲聞弟子欣然微笑,非無因緣,尊者今日何因何緣而發微笑?」
尊者大目犍連言:「所問非時,且乞食,還於世尊前,當問是事,是應時問。」
尊者大目犍連與尊者勒叉那共入城乞食已,還洗足,舉衣鉢,俱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尊者勒叉那問尊者大目犍連:「我今晨朝共入王舍城乞食,汝於一處欣然微笑,我即問汝微笑因緣,汝答我言所問非時,我今問汝何因何緣欣然微笑?」
尊者大目犍連語勒叉那:「我於路中見一大身眾生,舉身無皮,純一肉段,乘空而行,烏、鵄、鵰、鷲、野干、餓狗隨而擭食,或從脇肋探其內藏而取食之,苦痛切迫,啼哭號呼。我即思惟:『如是眾生得如是身,乃受如是不饒益苦。』」
佛告諸比丘:「善哉,比丘!我聲聞中,住實眼、實智、實義、實法,決定通達,見是眾生,我亦見是眾生,而不說者,恐不信故。所以者何?如來所說,有不信者,是愚癡人長夜當受不饒益苦。
諸比丘!是眾生者,過去世時,於此王舍城為屠羊者,緣斯罪故,已百千歲墮地獄中受無量苦,今得此身,餘罪緣故,續受斯苦。諸比丘!如大目犍連所見,真實無異,汝等受持。」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511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乃至尊者大目犍連於路中見一大身眾生,舉體無皮,形如脯腊,乘虛而行。
脯腊: 音「僕惜」,胸部肉。
乃至佛告諸比丘:「此眾生者,過去世時,於此王舍城為屠羊弟子,屠羊罪故,已百千歲墮地獄中受無量苦,今得此身,續受斯罪。諸比丘!如大目犍連所見,真實無異,當受持之。」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512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乃至路中見一大身眾生,舉體無皮,形如肉段,乘虛而行。
乃至佛告諸比丘:「此眾生者,過去世時,於此王舍城自墮其胎,緣斯罪故,墮地獄中已百千歲,受無量苦,以餘罪故,今得此身,續受斯苦。諸比丘!如大目犍連所見,真實無異,當受持之。」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513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乃至尊者大目犍連於路中見一大身眾生,舉體生毛,毛如大針,針皆火然,還燒其體,痛徹骨髓。
乃至佛告諸比丘:「此眾生者,過去世時,於此王舍城為調象士,緣斯罪故,已百千歲墮地獄中受無量苦,地獄餘罪,今得此身,續受斯苦。諸比丘!如大目犍連所見,真實不異,當受持之。」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調象士,如是調馬士、調牛士、好讒人者,及諸種種苦切人者,亦復如是。
調馬士: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馴馬師」(a horse trainer)。 (莊春江阿含辭典)
雜阿含 514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乃至尊者大目犍連於路中見一大身眾生,舉身生毛,毛利如刀,其毛火然,還割其體,痛徹骨髓。
乃至佛告諸比丘:「此眾生者,過去世時,於此王舍城好樂戰諍,刀劍傷人,已百千歲墮地獄中受無量苦,地獄餘罪,今得此身,續受斯苦。諸比丘!如大目犍連所見,真實不異,當受持之。」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515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乃至尊者大目犍連於路中見一大身眾生,遍身生毛,其毛似箭,皆悉火然,還燒其身,痛徹骨髓。
乃至佛告諸比丘:「此眾生者,過去世時,於此王舍城曾為獵師,射諸禽獸,緣斯罪故,已百千歲墮地獄中受無量苦,地獄餘罪,今得此身,續受斯苦。諸比丘!如大目犍連所見,真實不異,當受持之。」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516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乃至我於路中見一大身眾生,舉體生毛,毛如䂎𨥨,毛悉火然,還燒其身,痛徹骨髓。
乃至佛告諸比丘:「此眾生者,過去世時,於此王舍城為屠猪人,䂎殺群猪,緣斯罪故,已百千歲墮地獄中受無量苦,地獄餘罪,今得此身,續受斯苦。諸比丘!如大目犍連所見,真實不異,當受持之。」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 517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乃至我於路中見一大身無頭眾生,兩邊生目,胸前生口,身常流血,諸蟲唼食,痛徹骨髓。
乃至佛告諸比丘:「此眾生者,過去世時,於此王舍城好斷人頭,緣斯罪故,已百千歲墮地獄中受無量苦,今得此身,續受斯苦。諸比丘!如大目犍連所見,真實不異,當受持之。」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斷人頭,捉頭亦如是。
雜阿含 518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乃至我於路中見一眾生,陰卵如瓮,坐則踞上,行則肩擔。
瓮: 即甕,口小腹大,用以盛東西的器具。
乃至佛告諸比丘:「此眾生者,過去世時,於王舍城作鍛銅師,偽器欺人,緣斯罪故,已地獄中受無量苦,地獄餘罪,今得此身,續受斯苦。諸比丘!如大目犍連所見,真實不異,當受持之。」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鍛銅師,如是斗秤欺人、村主、市監,亦復如是。
雜阿含 519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乃至路中見一眾生,以銅鐵羅網自纏其身,火常熾然,還燒其體,痛徹骨髓,乘虛而行。
佛告諸比丘:「此眾生者,過去世時,於此王舍城為捕魚師,緣斯罪故,已地獄中受無量苦,地獄餘罪,今受此身,續受斯苦。諸比丘!如大目犍連所見,真實不異,當受持之。」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捕魚師,捕鳥、網兔,亦復如是。
雜阿含 520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乃至路中見一眾生,頂有鐵磨,盛火熾然,轉磨其頂,乘虛而行,受無量苦。
乃至佛告諸比丘:「此眾生者,過去世時,於此王舍城為卜占女人,轉式卜占,欺妄惑人,以求財物,緣斯罪故,已地獄中受無量苦,地獄餘罪,今得此身,續受斯苦。諸比丘!如大目犍連所見,真實不異,當受持之。」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延伸閱讀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雜阿含經卷第十九
CBETA: 雜阿含經 第 19 卷
(photo via Hartwig H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