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筆記] 增壹阿含經 弟子品第四

「弟子品」紀錄了一百位比丘的事蹟,對於修習「念僧」有所助益。

第 1 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寬仁博識,善能勸化,將養聖眾,不失威儀,所謂阿若拘隣比丘是。

聲聞: 從佛聽法而修行的佛弟子。另譯為「弟子」。

寬仁博識: 寬懷仁慈,見識廣博。

勸化: 勸進、教化。

將養: 侍奉、贍養。指為僧團募到食物、資材。

阿若拘隣: 比丘名,為佛陀最早度化的五比丘之一,也是五比丘當中第一位證果的。「阿若」為音譯,義譯為「已了知」,拘隣尊者證果後才被稱為「阿若拘隣」。「拘隣」又譯為「憍陳如」。

初受法味,思惟四諦,亦是阿若拘隣比丘。

四諦: 四項聖者所證的真理:苦、集、滅、道。又譯為「四聖諦」。

善能勸導,福度人民,所謂優陀夷比丘是。

優陀夷: 比丘名,迦毗羅衛國國師的兒子,未出家前淨飯王請他帶悉達多太子娛樂,勸悉達多太子打消出家的念頭。佛陀成道後,跟隨佛陀出家,證阿羅漢。佛陀在回家鄉前先派遣優陀夷尊者回國,度化了原先討厭出家人的淨飯王,使得釋迦族人及全城的人民熱烈迎接佛陀進城,詳見《增壹阿含經》卷十五〈高幢品 24〉。又譯為「優陀耶」。

速成神通,中不有悔,所謂摩訶男比丘是。

摩訶男: 比丘名,為佛陀最早度化的五比丘之一。他是佛陀俗家的堂弟,出家後悟性高,且較其他人都早得神通。又譯為「摩訶男拘隷」、「摩訶曇」(分別功德論第 4 卷)。

恒飛虛空,足不蹈地,所謂善肘比丘是。

善肘: 比丘名,出家前是波羅奈國的富有長者,是最早隨佛出家的十人之一。他精於神足通,飛行空中有如在平地走路般自然。又譯為「須婆休」。

乘虛教化,意無榮冀,所謂婆破比丘是。

乘虛: 騰空。

榮冀: 對榮華富貴的欲望。

婆破: 比丘名,為佛陀最早度化的五比丘之一。他精於神足通,常騰空飛行,相傳他飛行時有音爆聲,可震懾外道,不像一般的神足通沒有聲音。

居樂天上,不處人中,所謂牛跡比丘是。

牛跡: 比丘名,出家前是波羅奈國的富有長者,是最早隨佛出家的十人之一。他前世為牛,行為仍有牛的習氣,因此容易被人譏笑,佛陀讓他待在忉利天宮尸利沙園修習禪定、受天王供養。又譯為「憍梵波提」。

恒觀惡露不淨之想,所謂善勝比丘是。

惡露: 不乾淨的;身上不淨之津液如膿、血、尿、屎等。

善勝: 疑為「善稱」的訛誤,又譯為「耶舍」,是隨佛出家的第六人。出生自波羅奈國的巨富世家,一天歌舞娛樂過後,半夜醒來,見到睡著的美女,睡相難看有如死人,邊睡邊流口水,美女口中的白齒也是白骨,因此生厭離心,心神不寧地跑出城外,在河岸邊遇到佛陀,聽佛說法後隨佛出家。佛陀最早渡化的第六位比丘。(分別功德論第 4 卷)

將護聖眾,四事供養,所謂優留毘迦葉比丘是。

將護: 侍奉、養護。指為僧團募到食物、資材。

四事供養: 以「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供給資養出家人。

優留毘迦葉: 摩竭提國優留毘 (「木瓜」的音譯) 村的迦葉,和大迦葉尊者不同人,是最早隨佛出家的外道大師。他帶領五百位弟子在連若河旁修行,佛陀經過時借住附近有惡龍的石窟,收服了惡龍,讓優留毘迦葉驚訝,在一番較量後帶著所有弟子隨佛出家。江迦葉、象迦葉是他的弟弟,各帶領三百位、二百位弟子修行,都跟著出家,證阿羅漢,詳見《增壹阿含經》卷十四〈高幢品 24〉。他帶頭讓一千人隨佛出家,為佛教帶來許多信眾以及供養,因此是「將護聖眾,四事供養」。又譯為「優樓頻螺迦葉」。 
(分別功德論第 4 卷)

心意寂然,降伏諸結,所謂江迦葉比丘是。

結: 結使;煩惱。

江迦葉: 比丘名,優留毘迦葉的弟弟,在江邊修行,所以稱為「江迦葉」。又譯為「那提迦葉」。 (分別功德論第 4 卷)

觀了諸法,都無所著,所謂象迦葉比丘是。」

象迦葉: 比丘名,優留毘迦葉的弟弟,在象頭山的城修行,所以稱為「象迦葉」。又譯為「伽耶迦葉」。

拘隣陀.夷.男  善肘.婆第五
牛跡及善勝  迦葉三兄弟

第 2 經


「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威容端正,行步庠序,所謂馬師比丘是。

行步庠序: 走路安詳肅穆。「庠」通「詳」,安詳。

馬師: 比丘名,以威儀端正而聞名,為佛陀最早度化的五比丘之一。舍利弗尊者原先為外道大弟子,有次見到馬師尊者的威儀端正、行步穩重,就問他的老師是誰?學什麼法?馬師尊者回答說他的老師是佛陀,佛陀教他諸法都是因緣而生、因緣而滅的。舍利弗尊者聽完就證得初果,接著從佛出家證阿羅漢。又譯為「馬勝」、音譯為「阿濕波誓」。

智慧無窮,決了諸疑,所謂舍利弗比丘是。

舍利弗: 比丘名,以「智慧第一」聞名。又譯為「舍利子」,因為他的母親名叫「舍利」。

神足輕舉,飛到十方,所謂大目揵連比丘是。

大目揵連: 比丘名,以「神通第一」聞名。又譯為「大目犍連」。

勇猛精勤,堪任苦行,所謂二十億耳比丘是。

二十億耳: 比丘名,以「精進第一」聞名。出家後精勤苦行,卻一直未證果,因此萌生還俗的念頭。佛陀以彈琴為喻,說明修行不可太緩、也不可太急,二十億耳尊者依此修行而得阿羅漢。詳見《雜阿含經》卷九第254經。音譯為「輸屢那」。 (分別功德論第 4 卷)

十二頭陀,難得之行,所謂大迦葉比丘是。

十二頭陀: 捨棄對衣服、飲食、住處的貪著,以修鍊身心、去除塵垢煩惱的苦行法。有十二項規定:(1) 在阿蘭若處:居於離開聚落,寂靜而適合修行的地方。(2) 常行乞食。(3) 次第乞食:乞食時沿門托鉢,不分貧富之家。(4) 受一食法:一日一食。(5) 節量食:不吃過多,鉢中只受一糰飯。(6) 中後不得飲漿:日中一食後不再飲漿。(7) 著弊衲衣:穿著廢棄布所作的襤褸衣。(8) 但三衣:除三衣外,沒有多餘的衣服。(9) 塚間住:住於墓地。(10) 樹下止。(11) 露地坐。(12) 但坐不臥:不躺下。

大迦葉: 比丘名,在佛成道後第三年隨佛出家,第九日即證得阿羅漢,以少欲知足、頭陀第一聞名,佛陀曾在輕視大迦葉尊者衣服破爛的比丘前,讓半座給他坐。又譯為「摩訶迦葉」。

天眼第一,見十方域,所謂阿那律比丘是。

天眼: 能見到不論遠近的事物的神通。又譯為「天眼通」、「天眼智通」、「天眼智」。

阿那律: 比丘名,以「天眼第一」聞名,他是佛陀俗家的堂弟。又譯為「阿那律陀」。

坐禪入定,心不錯亂,所謂離曰比丘是。

離曰: 比丘名,是舍利弗尊者俗家最年幼的弟弟,常樂坐禪,曾在一株樹下坐禪六年,摩訶拘絺羅尊者拜訪時問他為何坐枯樹下?他才發現樹枯了。又譯為「離越」 (分別功德經第 4 卷)、「離越哆」、「離婆多」。

能廣勸率,施立齋講,所謂陀羅婆摩羅比丘是。

勸率: 身為表率,勸導別人。

齋講: 講堂。

陀羅婆摩羅: 比丘名,他名字是「陀羅婆」,父親是位名叫「摩羅」的國王,因此被稱為「陀羅婆摩羅」或「小陀羅婆摩羅」。少年出家後證阿羅漢,得六神通,在王舍城負責為僧團分派、管理臥具、飲食,不曾有任何私心,佛陀稱讚他「能為大眾修供具」。又譯為「陀驃」、「陀驃摩羅子」、「陀羅驃摩羅子」、「他羅婆摩」 (分別功德論第 4 卷)

安造房室,與招提僧,所謂小陀羅婆摩羅比丘是。

招提僧: 遊化四方的僧人。

貴豪種族,出家學道,所謂羅吒婆羅比丘是。

羅吒婆羅: 比丘名,出家前是拘樓瘦國貴族世家的獨子,佛陀遊化經過他家鄉時,聽到佛陀說法而求出家,但父母不准許他出家,因此絕食直到父母准許。出家後勤修證阿羅漢,以「能修淨行,善住山巖」聞名。十年後他回到家鄉乞食度化父母,父母以錢財、美女引誘他還俗,而不為所動。詳見《中阿含經》卷三十一〈大品 1〉第132經賴吒惒羅經。又譯為「賴吒惒羅」。

善分別義,敷演道教,所謂大迦旃延比丘是。」

大迦旃延: 比丘名,以「善解經律,而能論義」聞名。又作「摩訶迦旃延」、「迦旃延」。詳見雜阿含經卷20 大迦旃延相應 546-555 經。

馬師.舍利弗  拘律.耳.迦葉
阿那律.離曰  摩羅.吒.旃延

第 3 經


「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堪任受籌,不違禁法,所謂軍頭波漢比丘是。

軍頭波漢:比丘名。雖為上座比丘,起初卻只證得初果,也沒有神通。某次僧團受邀應供,世尊要所有已得神通的阿羅漢出席。軍頭波漢尊者眼看連僧團中的小沙彌也有神足,自己卻還沒有成就,怎堪受籌應供?馬上拋下竹籌端正心意,剎那間即得阿羅漢果,重新執起竹籌,發起神通力而前往應供。尊者目前還在人間行走,尚未入般涅槃。另譯為君頭波歎(《分別功德論》卷4)、君屠鉢漢(《增一、卷44、十不善品第48、3》)、君徒般歎(《舍利弗問經》)、崑努鉢陀那(《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上)、君頭波漢(《增一、卷22、須陀品30、3》)。

降伏外道,履行正法,所謂賓頭盧比丘是。

賓頭盧: 比丘名,出身婆羅門貴族,是俱睒彌國優填王的宰相之子,少年出家,證阿羅漢且有神通。佛陀成道後第六年,王舍城的樹提長者將栴檀木製成的鉢高懸在長竿上,表示誰能以神通取得就送誰,最後由賓頭盧尊者以神通取得,折服外道六師。但由於向未受大戒的人示現神通,被佛陀處罰離開閻浮提而到別的世界度眾,佛陀後來讓他回到閻浮提,付囑他在法滅盡前不入涅槃,以讓後世眾生供養植福。 (分別功德論卷 4)

瞻視疾病,供給醫藥,所謂讖比丘是。

瞻視: 探視。

四事供養衣被、飲食,亦是讖比丘。

能造偈頌,嘆如來德,鵬耆舍比丘是。

偈頌: 詩頌。梵語「偈陀」中譯為「頌」,合併稱為「偈頌」。

鵬耆舍: 比丘名,佛弟子中最著名的詩人,常以即興的詩偈讚嘆三寶。又譯為「多耆奢」、「婆耆舍」朋耆奢」 (分別功德論卷 4)

言論辯了而無疑滯,亦是鵬耆舍比丘。

得四辯才,觸難答對,所謂摩訶拘絺羅比丘是。

四辯才: 善於說法的四種才智,包含法辯 (明白諸法)、義辯 (明白諸法的原理)、辭辯 (言詞表達自在)、應辯 (不畏懼說法)。又譯為「四辯」。

觸難答對: 遇到困難的質問能適切地應答。

摩訶拘絺羅: 比丘名,以「隨所敷演,而有大智」聞名,佛陀並且稱讚他的四辯才,,詳見《增壹阿含經》卷二十一〈苦樂品 29〉第5經。他是舍利弗的舅舅,從佛出家前又被稱為「長爪梵志」。「摩訶」為音譯,義譯為「大」,加在人名前可作尊稱,例如用以和資歷較淺的同姓名人士區分。

清淨閑居,不樂人中,所謂堅牢比丘是。

乞食耐辱,不避寒暑,所謂難提比丘是。

難提: 比丘名,他和阿那律尊者、金毘羅尊者共同修行的事蹟可參見《增壹阿含經》卷十六〈高幢品 24〉第8經。

獨處靜坐,專意念道,所謂今毘羅比丘是。

一坐一食,不移乎處,所謂施羅比丘是。

一坐一食,不移乎處: 一天只吃一餐,即日中一食,而且一離開座位就算結束用餐,不移到其他地方再吃,這是十二頭陀行之一。

施羅: 比丘名,原為摩竭陀國王舍城的外道大師,有五百位弟子,後來隨佛出家,詳見《增壹阿含經》卷四十六〈放牛品 49〉第 6 經。

守持三衣,不離食、息,所謂浮彌比丘是。」

三衣: 出家眾准許擁有的三件衣服,即大衣 (僧伽梨)、上衣 (鬱多羅僧)、內衣 (安陀會)。

浮彌: 比丘名,他和王子耆婆先那童子的問答可見《中阿含經》卷四十五〈心品 3〉第173經浮彌經,和外道的問答可見《雜阿含經》卷十四第343經。

軍頭.賓頭盧  識.鵬.拘絺羅
善牢及難提  今毘.施羅.彌

第 4 經


「我聲聞中第一比丘,樹下坐禪,意不移轉,所謂狐疑離曰比丘是。

苦身露坐,不避風雨,所謂婆蹉比丘是。

獨樂空閑,專意思惟,所謂陀素比丘是。

著五納衣,不著榮飾,所謂尼婆比丘是。

五納衣: 撿拾被丟棄的衣物,清洗後縫製成的衣服,來源包括「道路棄衣、糞掃處衣、河邊棄衣、蟻穿破衣、破碎衣」這五種,也可指「火燒衣、水漬衣、鼠咬衣、牛嚼衣、嬭母棄衣」這五種。又譯作「糞掃衣」。穿五納衣而不穿施主布施的衣服是十二頭陀行之一。

常樂塚間,不處人中,所謂優多羅比丘是。

塚: 墳墓。

恒坐草蓐,日福度人,所謂盧醯甯比丘是。

蓐: 草蓆。

不與人語,視地而行,所謂優鉗摩尼江比丘是。

視地而行: 視線擺在前方的地面而行走,不東張西望。

坐起行步,常入三昧,所謂刪提比丘是。

坐起行步,常入三昧: 坐下、起身、行走時,心常定於一處而不散亂。

好遊遠國,教授人民,所謂曇摩留支比丘是。

曇摩留支: 比丘名。釋迦牟尼佛前生曾披頭髮在污泥上,要燃燈佛踏過,燃燈佛即授記釋迦牟尼在未來世當作佛,而曇摩留支尊者的前生則罵燃燈佛說:「禿頭沙門為何將腳踏在清淨梵志的頭髮上?真不是人啊。」因此生生世世墮畜生道,直到釋迦牟尼佛時代才生而為人,詳見《增壹阿含經》卷十一〈善知識品 20〉第3經。

喜集聖眾,論說法味,所謂迦淚比丘是。」

狐疑.婆蹉離  陀蘇.婆.優多
盧醯.優迦摩  息.曇摩.留淚

第 5 經


「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壽命極長,終不中夭,所謂婆拘羅比丘是。

婆拘羅: 比丘名,終生沒有疾病且極長壽,他的事蹟詳見《中阿含經》卷八〈未曾有法品 4〉第34經薄拘羅經。又譯為「薄拘羅」。 (分別功德論卷 4)

常樂閑居,不處眾中,所謂婆拘羅比丘是。

能廣說法,分別義理,所謂滿願子比丘是。

滿願子: 比丘名,以「說法第一」聞名。又譯為「富樓那」、「富留那彌多羅尼子」、「滿慈子」。詳見雜阿含卷十三 311 經。

奉持戒律,無所觸犯,優波離比丘是。

優波離:比丘名,以「持律第一」聞名。又譯為「優婆離」。

得信解脫,意無猶豫,所謂婆迦利比丘是。

信解脫:這裡指基於對三寶的不壞信心而得解脫。又譯為「跋迦梨」 (雜阿含卷四十七 1265 經)。

天體端正,與世殊異,所謂難陀比丘是。

諸根寂靜,心不變易,亦是難陀比丘。

難陀比丘: 參見: 阿難陀火鍋、分別功德論卷 5。

辯才卒發,解人疑滯,所謂婆陀比丘是。

能廣說義,理不有違,所謂斯尼比丘是。

喜著好衣,行本清淨,所謂天須菩提比丘是。

天須菩提: 分別功德論卷 5。

常好教授諸後學者,難陀迦比丘是。

善誨禁戒比丘尼僧,所謂須摩那比丘是。」

婆拘.滿.波離  婆迦利.難陀
陀.尼.須菩提  難陀.須摩那

第 6 經


「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功德盛滿,所適無短,所謂尸婆羅比丘是。

具足眾行道品之法,所謂優波先迦蘭陀子比丘是。

道品: 即「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類通往涅槃的方法。

所說和悅,不傷人意,所謂婆陀先比丘是。

修行安般,思惟惡露,所謂摩訶迦延那比丘是。

計我無常,心無有想,所謂優頭槃比丘是。

能雜種論,暢悅心識,所謂拘摩羅迦葉比丘是。

能雜種論: 能夠以各種偈頌、比喻來演說佛法。

拘摩羅迦葉: 詳見分別功德論卷 5。

著弊惡衣,無所羞恥,所謂面王比丘是。

不毀禁戒,誦讀不懈,所謂羅雲比丘是。

羅雲: 又譯為「羅云」 (分別功德論卷 5)。

以神足力能自隱翳,所謂般兔比丘是。

翳: 隱藏。

般兔: 又譯為「般咃」 (分別功德論卷 5)。

能化形體,作若干變,所謂周利般兔比丘是。」

周利般兔: 又譯為「祝利般咃」 (分別功德論卷 5)。

尸婆.優波先  婆陀.迦延那
優頭.王.迦葉  羅雲.二般兔

第 7 經


「我聲聞中第一比丘,豪族富貴,天性柔和,所謂釋王比丘是。

乞食無厭足,教化無窮,所謂婆提婆羅比丘是。

氣力強盛,無所畏難,亦是婆提婆羅比丘是。

音響清徹,聲至梵天,所謂羅婆那婆提比丘是。

身體香潔,熏乎四方,鴦迦闍比丘是。

我聲聞中第一比丘,知時明物,所至無疑,所憶不忘,多聞廣遠,堪任奉上,所謂阿難比丘是。

莊嚴服飾,行步顧影,所謂迦持利比丘是。

諸王敬待,群臣所宗,所謂月光比丘是。

天人所奉,恒朝侍省,所謂輸提比丘是。

以捨人形,像天之貌,亦是輸提比丘。

諸天師導,旨授正法,所謂天比丘是。

自憶宿命無數劫事,所謂菓衣比丘是。」

釋王.婆提波  羅婆.鴦迦闍
阿難.迦.月光  輸提.天.婆醯

第 8 經


「我聲聞中第一比丘,體性利根,智慧淵遠,所謂鴦掘魔比丘是。

鴦掘魔: 維基百科: 央掘魔羅

能降伏魔外道邪業,所謂僧迦摩比丘是。

入水三昧,不以為難,所謂質多舍利弗比丘是。

水三昧: 以水為專注對象(所緣)所成就的定境。

廣有所識,人所敬念,亦是質多舍利弗比丘是。

入火三昧,普照十方,所謂善來比丘是。

火三昧: 以火為專注對象(所緣)所成就的定境,入這種定時,身體能發出火燄。又譯為「火光三昧」。

能降伏龍,使奉三尊,所謂那羅陀比丘是。

三尊: 即佛、法、僧三寶。

降伏鬼神,改惡修善,所謂鬼陀比丘是。

降乾沓和,懃行善行,所謂毘盧遮比丘是。

乾沓和: 八部眾之一,很會彈琴,是音樂神。不食酒肉,以香氣為食,其身也有香氣。又譯為「乾闥婆」。

恒樂空定,分別空義,所謂須菩提比丘是。

志在空寂,微妙德業,亦是須菩提比丘。

行無想定,除去諸念,所謂耆利摩難比丘是。

入無願定,意不起亂,所謂焰盛比丘是。」

鴦掘.僧迦摩  質多.婆.那羅
閱叉.浮盧遮  善業及摩難

第 9 經


以下四位比丘分別修行四無量心之一: 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

「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入三昧,心無恚怒,梵摩達比丘是。

三昧,成就本業,所謂須深比丘是。

行德,無若干想,所謂娑彌陀比丘是。

常守心,意不捨離,所謂躍波迦比丘是。

護: 「慈悲喜捨」中「捨」另譯為「護」。

行焰盛三昧,終不解脫,所謂曇彌比丘是。

曇彌: 比丘名,曾任一寺主但性情暴戾,經常罵當地的比丘,導致當地的比丘都離開了,最後被當地的優婆塞集合起來趕走。曇彌尊者回到孤樹給孤獨園,找佛陀告狀,被佛陀再三阻止,並開示慈心的重要性後痛改前非,詳見《中阿含經》卷三十〈大品 1〉第130經教曇彌經。

言語麁獷,不避尊貴,所謂比利陀婆遮比丘是。

比利陀婆遮: 比丘名,他每天乞食經過恒河時,就說:「小婢,停水讓我過」,渡過之後再說:「小婢,你繼續。」恒河女神聽了不高興,向佛陀告狀,他就向恒河女神懺悔,說:「小婢,我懺悔。」原來是因為比利陀婆遮尊者過去五百世都生婆羅門家,傲慢的習氣難除,經過佛陀開示因果本末後,因為對佛的恭敬,終於根除了習氣。他的神通變化能點石成金以助人,但常常生病,藥不離身。又譯為「畢陵伽婆蹉」、「必陵伽婆蹉」 (大智度論卷第二)。

入金光三昧,亦是比利陀婆遮比丘。

入金剛三昧,不可沮壞,所謂無畏比丘是。

所說決了,不懷怯弱,所謂須泥多比丘是。

恒樂靜寂,意不處亂,所謂陀摩比丘是。

義不可勝,終不可伏,所謂須羅陀比丘是。」

梵摩達.須深  娑彌.躍.曇彌
毘利陀.無畏  須泥陀.須羅

第 10 經


「我聲聞中第一比丘,曉了星宿,預知吉凶,所謂那伽波羅比丘是。

那伽波羅: 比丘名,曾擔任佛陀的侍者,有次佛陀在半夜經行太久,他就披被子扮鬼想嚇佛陀,讓佛陀早睡,他作為侍者才能睡,而佛陀完全沒被嚇到,詳見《雜阿含經》卷四十九第1320經。

恒喜三昧,禪悅為食,所謂婆私吒比丘是。

常以喜為食,所謂須夜奢比丘是。

恒行忍辱,對至不起,所謂滿願盛明比丘是。

修習日光三昧,所謂彌奚比丘是。

明算術法,無有差錯,所謂尼拘留比丘是。

分別等智,恒不忘失,所謂鹿頭比丘是。

得雷電三昧者,不懷恐怖,所謂地比丘是。

觀了身本,所謂頭那比丘是。

最後取證得漏盡通,所謂須拔比丘是。」

那迦.吒.舍那  彌奚.尼拘留
鹿頭.地.頭那  須拔最在後

此百賢聖,悉應廣演。

延伸閱讀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增壹阿含經弟子品第四

CBETA: 增壹阿含經 第3卷

CBETA: 分別功德論 - 註釋《增一阿含經》之最初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