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筆記] 雜阿含經卷十七 受相應 第 467 經 - 觀於樂受而作苦想、觀於苦受作劍刺想、觀不苦不樂受作無常想


感到快樂時,要去觀察快樂是來自於什麼樣的痛苦被消除了。

同樣做一件事,如果是在苦或沒有滿足的時候做,往往會導致苦的消除,因而覺得做那件事很快樂。

而同樣做一件事,如果是在不苦或已滿足的時候做,有時反而會導致痛苦。

以吃美食這件事來說,在肚子餓的時候,吃美食會帶來快樂,但如果肚子飽了,吃美食反而會導致痛苦。從這樣的角度觀察,能夠瞭解自己的感受的緣起,因而能夠不執著於感受,達到平靜與自在。

Q: 那這樣到底是吃還是不吃美食呢?感受餓時才吃,感受飽的時候不吃,是這樣嗎?

A: 這要自己決定。 不論什麼樣的抉擇,能夠感到自在,不執著,就是朝減少煩惱的方向前進了。

雜阿含經卷十七 第 467 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羅[目侯]羅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得無有我、我所見、我慢繫著使?」

佛告羅[目侯]羅:「有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觀於樂受而作苦想,觀於苦受劍刺想,觀不苦不樂受無常想

若彼比丘觀於樂受而作苦想,觀於苦受作劍刺想,觀不苦不樂受作無常、滅想者,是名正見。」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觀樂作苦想,  苦受同劍刺,
於不苦不樂,  修無常滅想,
是則為比丘。  正見成就者,
寂滅安樂道,  住於最後邊,
永離諸煩惱,  摧伏眾魔軍。」

最後邊: 苦的最後邊際,也代表此生為最後一次的輪迴。

佛說此經已,尊者羅[目侯]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延伸閱讀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雜阿含經卷第十七

CBETA: 雜阿含經 第 17 卷

果煜法師佛法原典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