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會導致煩惱的感受【快樂、痛苦、無聊】及滅除煩惱的方法


有三種會導致煩惱的感受: 快樂、痛苦、無聊。

快樂,是欲愛所引發的感受,快樂的感受終究會導致煩惱。
欲愛得到滿足時,會帶來快樂,但滿足過後,快樂會消逝,而導致空虛;欲愛得不到滿足,會感到痛苦。
痛苦,是瞋恚所引發的感受,痛苦的感受會直接導致煩惱。
瞋恚帶來痛苦。
無聊 (不快樂也不痛苦),是愚癡所引發的感受,無聊的感受會導致煩惱。
不快樂且不痛苦時,會感到無聊,會想要以各種事物來餵養己心,使得心無法平靜下來。

精進修習四念處,能夠讓心能夠安住於平靜的狀態,滅除這些煩惱。


可參照《增壹阿含經 三寶品第二十一 第 7 經,說明了對治欲愛、瞋恚、愚癡的方法。



增壹阿含經 三供養品第二十二 第 3 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三痛。云何為三?所謂痛、痛、不苦不樂痛。

痛: 即是「受」的意思。受是無常變易的,因此是苦(痛)的。

諸比丘當知,彼痛者,欲愛使也;彼痛者,瞋恚使也;不苦不樂痛者,是使也。

使: 導致。

是故,諸比丘!當學方便,求滅此使。所以然者,當自熾然,當自修行法,得無比法。諸比丘當知,我滅度後,其有比丘念自熾然,修其行法,得無比法,此則是第一聲聞。

使: 煩惱。

熾然: 比喻非常地精進。

聲聞: 從佛聽法而修行的佛弟子。另譯為「弟子」。


云何,比丘!當自熾然,當自修行,得修行法,獲無比法?

於是,比丘!內自觀,外自觀身,內外自觀身而自遊戲;內觀,外觀痛,內外觀痛;內觀,外觀意,內外觀意;內觀,外觀法,內外觀法而自遊戲。

專注於四念處而能任意自在,不受身受心法的束縛。

如是,比丘!當自熾然,盛修行其法,得無比法。諸比丘行此法者,於聲聞中第一弟子。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延伸閱讀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增壹阿含經 三供養品第二十二

CBETA: 增壹阿含經 第 12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