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筆記] 中阿含習相應品 何義經: 持戒的意義


本經阿難問佛陀持戒的意義,層層深入,連續問了十個為什麼,很有啟發性!

阿難追根究底的精神很值得效法,追根究底之後,較能夠確信事情的本質。



有一天,佛陀行走到舍衛國,住在勝林給孤獨園。

尊者阿難下午打坐起身後,前往佛陀的住所,向佛陀禮拜之後,站在一旁,向佛陀問道:「世尊!持戒的意義是什麼呢?」

世尊回答:「阿難!持戒的意義在於能夠不後悔。阿難!如果持戒,就不會後悔 (因為不會做出讓自己後悔的舉動)。」

阿難又問:「不後悔的意義是什麼呢?」

世尊回答:「阿難!不後悔的意義在於能夠感到歡悅。阿難!如果不後悔,就能夠感到歡悅。」

阿難又問:「歡悅的意義是什麼呢?」

世尊回答:「阿難!歡悅的意義在於讓心舒適愉悅 (喜)。阿難!如果歡悅,心就能夠舒適愉悅。」

阿難又問:「心舒適愉悅的意義是什麼呢?」

世尊回答:「心舒適愉悅的意義在於身體的寧靜 (止身)。阿難!如果心舒適愉悅,就能夠達到身體的寧靜。」

阿難又問:「身體寧靜的意義是什麼呢?」

世尊回答:「身體寧靜的意義在於讓身心舒適愉悅 (樂)。阿難!如果身體寧靜,身心就能夠舒適愉悅。」

阿難又問:「身心舒適愉悅的意義是什麼呢?」

世尊回答:「身心舒適愉悅的意義在於讓心專注而不散亂 (定)。阿難!如果身心舒適愉悅,心就能夠保持專注而不散亂。」

阿難又問:「心專注而不散亂的意義是什麼呢?」

世尊回答:「心專注而不散亂的意義在於能夠見到真實、理解真實。阿難!如果心專注而不散亂,就能夠見到真實、理解真實。」

阿難又問:「見到真實、理解真實的意義是什麼呢?」

世尊回答:「見到真實、理解真實的意義在於厭離。阿難!如果見到真實、理解真實,就能夠厭離。」

阿難又問:「厭離的意義是什麼呢?」

世尊回答:「厭離的意義在於沒有欲望。阿難!如果厭離,就能夠沒有欲望。」

阿難又問:「沒有欲望的意義是什麼呢?」

世尊回答:「沒有欲望的意義在於離開束縛而得到自在 (解脫)。阿難!如果沒有欲望,就能夠離開一切貪欲、嗔怒、愚癡的束縛而得到自在。」

是這樣,阿難!因為持戒,就不會後悔。

因為不後悔,就能夠感到歡悅。

因為歡悅,心就能夠舒適愉悅 (喜)。

因為心舒適愉悅,就能夠達到身體的寧靜 (止身)。

因為身體寧靜,身心就能夠舒適愉悅 (樂)。

因為身心舒適愉悅,心就能夠保持專注而不散亂 (定)。

阿難!經常聽聞佛法的佛弟子,因為心保持專注而不散亂,就能夠見到真實、理解真實。

因為見到真實、理解真實,就能夠厭離。

因為厭離,就能夠沒有欲望。

因為沒有欲望,就能夠離開束縛而得到自在 (解脫)。

因為解脫,就知道已經解脫,煩惱已經斷盡,已經完成清淨的修行,該做的修學都已辦到,命終之後,不再受三界的生死輪迴,契合真理地知道。

阿難!這是前一法有助於後一法的達成,前一法為後一法的因緣。如此持戒能夠達到圓滿,渡過生死流轉的此岸,抵達涅槃寂靜的彼岸。」

佛陀如此說法。尊者阿難及諸位比丘,聽聞佛所說的法,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十 習相應品第五 第 42 經 中阿含習相應品 何義經第一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難則於晡時從燕坐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卻住一面,白曰:「世尊!持戒為何義?」

何義:有什麼意義?

世尊答曰:「阿難!持戒者,令不悔義。阿難!若有持戒者,便得不悔。」

不悔:不後悔。

復問:「世尊!不悔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不悔者,令歡悅義。阿難!若有不悔者,便得歡悅。」

復問:「世尊!歡悅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歡悅者,令喜義。阿難!若有歡悅者,便得喜。」

喜:心舒適愉悅。

復問:「世尊!喜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喜者,令止義。阿難!若有喜者,便得止身。」

止身:身體的寧靜。

復問:「世尊!止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止者,令樂義。阿難!若有止者,便得覺樂。」

樂:身心舒適愉悅。

復問:「世尊!樂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樂者,令定義。阿難!若有樂者,便得定心。」

定:心專注而不散亂。

復問:「世尊!定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定者,令見如實、知如真義。阿難!若有定者,便得見如實、知如真。」

復問:「世尊!見如實、知如真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見如實、知如真者,令厭義。阿難!若有見如實、知如真者,便得厭。」

厭:厭離。

復問:「世尊!厭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厭者,令無欲義。阿難!若有厭者,便得無欲。」

無欲:沒有貪欲。

復問:「世尊!無欲為何義?」

世尊答曰:「阿難!無欲者,令解脫義。

解脫:離開束縛而得到自在。

阿難!若有無欲者,便得解脫一切婬、怒、癡。

是為,阿難!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悅,因歡悅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定。

阿難!多聞聖弟子因定便得見如實、知如真,因見如實、知如真,便得厭,因厭便得無欲,因無欲便得解脫,因解脫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多聞聖弟子:經常聽聞佛法的佛弟子。

生已盡:煩惱已經斷盡。

梵行已立:已經完成清淨的修行。

所作已辦:該做的修學都已辦到。

不更受有:命終之後,不再受三界的生死輪迴。


阿難!是為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謂度此岸,得至彼岸。」

法法相益:前一法有助於後一法的達成。

法法相因:前一法為後一法的因緣。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何義經第一竟 (五百二十九字)

延伸閱讀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中阿含經卷第十

CBETA: 中阿含經 第 1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