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煩惱的方法:「四聖諦」簡介

前幾天一位朋友有一些煩惱,問我什麼是「四聖諦」 (the four noble truths),如何藉以消除煩惱。

試著說明我的理解和體悟,希望能夠對受煩惱所苦的朋友有所幫助。

### 概述

很多煩惱,其實是反覆出現的,因為沒有覺察,或者沒有去思考消除的方法,而不斷地受到同樣的煩惱所折磨。

四聖諦是一套系統性的方法,有助於覺察煩惱並找到解決方法,透過不斷地練習,使得讓同類的煩惱,不再影響自己。

粗糙層次的煩惱逐漸消除後,思想及心靈的層次也會隨著提升。

理解四聖諦的概念後,比較大的煩惱可以藉由持續的思惟及智慧的增長而逐漸消解。

而比較細微的煩惱或日常生活中的即時反應,則需要進一步搭配四念處等的練習來當下如實覺察。

細微的煩惱逐漸消除後,可以逐漸體驗到心的廣大、安定及寧靜的喜悅。

### 「四聖諦」的定義

「四聖諦」是消除煩惱得到安樂的方法,包含「苦」「集」「滅」「道」。[1]

「苦」 (dukkha, unsatisfactoriness/suffering) 是指煩惱本身。 

「集」 (samudaya, origin) 是指煩惱生起的原因。

「滅」 (nirodha, cessation) 是指煩惱的滅去。

「道」 (marga, path) 是指滅除煩惱或使煩惱不生起的方法。 

以醫師治病來比喻:

「苦」是知道各種疾病的症狀,能夠正確診斷疾病。

「集」是知道疾病發生的原因。

「道」是知道各種疾病的治療方式。

「滅」是疾病被治癒,不再復發。

以問題的分析與解決 (problem solving) 來比喻:

「苦」是詳實觀察問題的現象。 (phenomenon)

「集」是找出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 。 (root cause)

「道」是針對根本原因,探究解決方案。 (solution)

「滅」是實施解決方案,解決當下的問題,並徹底避免未來問題再度發生。 (prevention)

### 「四聖諦」的基本操作模式

主要有兩種操作模式:訓練模式、日常應用模式。

在訓練模式可回顧已發生的煩惱,加以思維分析;在日常應用模式則需要即時覺察到當下的煩惱,並即時適當處理。

訓練模式:

練習辨認出各種不同的煩惱。 (苦)

練習觀察煩惱的生起,思維煩惱生起的原因。 (集)

思維讓已生起的煩惱消除或讓未生起的煩惱避免發生的方法。 (道)

練習觀察煩惱的滅去。煩惱滅去會感到自在平靜,練習覺察這種狀態,以培養對整個操作持續練習的動機。 (滅)

日常應用模式:

保持念住於身,並開放覺察身心的變化。[2]

當下覺察心念的變化,是否有煩惱生起。 (苦)

如果有煩惱生起,

  避免反射式反應 (特別是情緒生起時,大腦受到杏仁核劫持,無法理性思考,反射式反應通常是不恰當的,會作出事後感到後悔的言行),當下思維煩惱生起的原因。 (集) 

  當下思維讓煩惱消除的方法。 (道)

  執行消除煩惱的方法。 (滅)

### 煩惱的種類

八種主要煩惱:生、老、病、死、恩愛別、怨憎會、所欲不得,五受陰苦。[6]

三種根本煩惱:貪、嗔、癡。斷除根本煩惱,可達到涅槃。[7]

### 滅除煩惱的方法

修習八正道有助於消除煩惱,達到清淨自在。 [4]

八正道的定義:

• 正見:正確的知見。

  例如行為有善惡的差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輪迴的現象;有阿羅漢(調伏了貪欲、瞋恚、愚癡而)達成善的目標、依善而修行,在輪迴中親身體證達成涅槃。

• 正志:正確的意向。

  離於貪欲的意向、沒有瞋恚的意向、沒有加害他人的意向。

• 正語:正確的言語。

  不說謊、不挑撥離間、不口出惡言、不花言巧語。

• 正業:正確的行為。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 正命:正當的謀生。

  以如法的方式謀生。

• 正精進:正確的努力。

  意願勤奮上進,努力地超越惡,勤奮地成就善,持續修行不退。

• 正念:正確的專注。

  心念專注、心念緊隨著,沒有妄想、虛假。

• 正定:正確的禪定。

  心安住不亂,穩定維持,寂靜安定、定、純一的心。

完整的方法為三十七道品:[5] • 四念處:專注於當前的四種目標之一 (1)身念處、(2)受念處、(3)心念處、(4)法念處。 • 四正勤:正確的勤奮於四個層面 (1)已生惡令斷滅、(2)未生惡令不生、(3)未生善令生起、(4)已生善令增長。 • 四如意足:基於四種因素產生禪定、成就神通 (1)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2)精進定斷行成就如意足、(3)意定斷行成就如意足、(4)思惟定斷行成就如意足。 • 五根:如同根生莖葉般能增上其他善法的五個根本 (1)信根、(2)精進根、(3)念根、(4)定根、(5)慧根。 • 五力:由五根進修而產生的力量 (1)信力、(2)精進力、(3)念力、(4)定力、(5)慧力。 • 七覺支:覺悟的七個要素 (1)念覺分、(2)擇法覺分、(3)精進覺分、(4)喜覺分、(5)輕安覺分、(6)定覺分、(7)捨覺分。 • 八正道:邁向解脫的八個正確途徑 (1)正見、(2)正志、(3)正語、(4)正業、(5)正命、(6)正精進、(7)正念、(8)正定。
### 依序消除不同層次的煩惱 以掏金、煉金,比喻依序滅除從粗到細的煩惱,直到心得定的過程。[3] 行者滅除粗糙的煩惱:惡業(身語意三惡業)、邪見,就像是用水沖掉附著於生金上的堅硬石塊。但此時生金仍然有粗沙附著其上。 行者進一步滅除粗糙的汙垢:貪欲、瞋恨、傷害的心,就像是用水沖掉附著於生金上的粗沙。但此時生金仍然有細沙附著其上。 行者進一步滅除微細的汙垢:掛念親屬、國家人民、欲求升天的心,就像是用水沖掉附著於生金的細沙。但此時生金仍然有似金微垢附著其上。 行者進一步滅除對於善法的思維,令心清淨,就像是把生金放入爐中,除去似金微垢。但此時生金沒有光澤,不具延展性。 行者進一步捨棄對法的執著,得到各種定境,就像是把生金放入爐中,反覆鍛鍊,使得生金具有光澤及延展性,可製作成各種莊嚴的器具。 ### 參考資料 [1] 雜阿含 389 經 (https://buddhanote.blogspot.com/2016/06/389.html) [2] Satipaṭṭhāna Meditation: A Practice Guide, Bhikkhu Anālayo (https://bit.ly/2T24HLB) [3] 雜阿含經 1246 經 (http://buddhaspace.org/sa/1246.html) [4] 雜阿含經 874 經 (https://buddhanote.blogspot.com/2018/02/8.right.way.html) [5]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三十七道品導讀 (http://bit.ly/2NVkI73) [6] 雜阿含經 344 經 (http://buddhaspace.org/sa/344.html) [7] 雜阿含經 890 經 (http://buddhaspace.org/sa/890.html) (Figure by Russ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