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隨觀 (開印阿闍梨)

比丘們,什麼是「於心隨觀心而住」呢? 

比丘們,比丘有貪欲心時,知道自己有貪欲心;離貪欲心時,知道自己離貪欲心; 

有瞋恚心時,知道自己有瞋恚心;離瞋恚心時,知道自己離瞋恚心; 

有愚痴心時,知道自己有愚痴心;離愚痴心時,知道自己離愚痴心; 

退縮(惛昧)心時,知道自己退縮心;混亂心時,知道自己混亂心; 

廣大心時,知道自己廣大心;無廣大心時,知道自己無廣大心; 

有上心時,知道自己有上心;無上心時,知道自己無上心; 

有定心時,知道自己有定心;沒定心時,知道自己沒定心; 

有解脫心時,知道自己有解脫心;無解脫心時,知道自己無解脫心; 

這樣,他或於內在心隨觀心而住,或於外在心隨觀心而住,或於內在、外在心隨觀心而住;
他或於心隨觀生法,或於心隨觀滅法,或於心隨觀生滅法; 

他也可以持續繫念這心,對此世間(內、外心)只是保持智和念而沒有依賴和執取。 

比丘們,這就是比丘於心隨觀心而住了。 


開印阿闍黎說明:以上的 16 種心,仍屬於世間道(lokiya magga)。 《念處經註》(1.279): 此「有貪」:八種與貪俱。 (欲界八種貪根心) 離貪:世間善、無記(異熟、唯作)。 有瞋:兩種憂俱(有行、無行)。 離瞋:世間善、無記(異熟、唯作)。 有痴:與掉舉及疑有關的兩種。 離痴:世間善、無記(異熟、唯作)。 退縮:已受惛沉及睡眠影響,也即蜷曲、退縮的心。(註:欲界 4 貪、1 瞋與有行/被動有關的不善心,故稱「蜷曲、退縮的心」。) 混亂:與掉舉有關,也即紛雜(pasaTa 思緒混雜,所緣不定)的心。 廣大:色、無色界。 非廣大:欲界。 有上:欲界。 (有上:心的品質還可以提升) 無上:色界及無色界。 又有說:如「有上」是色界,「無上」為無色界。 有定:此是近行定或安止定的意思。 無定:兩者(近行與安止)的定都沒有。 有解脫:暫時解脫(有時間性)、鎮伏(煩惱)的解脫。 無解脫:兩者解脫都沒有,不是正斷、止滅及出離解脫。 (開印阿闍黎說明:16 種心,由欲界的不善心轉到欲界善心,再轉到色界、無色界善心) 《分別論》提及「於外在心隨觀心而住」時,如此說: 比丘如何於外在心隨觀心而住?於此,比丘知道此人的心有貪:「此人的心有貪」。
參考資料: 念住經講要, 開印阿闍梨 《念住經》講要(八)寂靜禪林 開印比丘主講 (20m50s-29m34s) 《念住經》講要(九)寂靜禪林 開印比丘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