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思維 (如理作意)

從相關阿含經歸納正思惟的意涵。

正思惟的功能型定義:

未生 N 而不生,以生便滅。

  N (negative): 三漏、五蓋、八邪道。

    三漏: 欲漏、有漏、無明漏。
    
    五蓋: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
    
    八邪道: 邪見、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未生 P 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

  P (positive): 七覺支、八正道。
  
    七覺支: 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猗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八正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相關經文:

「若正思惟者,未生欲漏而不生,已生便滅,未生有漏、無明漏而不生,已生便滅。」 -- 中阿含第 10 經 漏盡經

「正思惟者,未起貪欲蓋不起,已起貪欲蓋令滅;未起瞋恚、睡眠、掉悔、疑蓋不起,已起瞋恚、睡眠、掉悔、疑蓋則斷。未起念覺支則起,已起者重生令增廣;未起擇法、精進、猗、喜、定、捨覺支則起,已起者重生令增廣。」 -- 雜阿含 704 經

「正思惟者,未生貪欲蓋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瞋恚、睡眠、掉悔、疑蓋令不生,已生者令斷。未生念覺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未生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 -- 雜阿含 716 經

「正思惟者,令未生邪見不生,已生邪見令滅,未生正見令生,已生正見重生令增廣。如是未生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令不生,已生者令滅,未生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廣。」 -- 雜阿含 777 經


正思惟舉例: 1. 於 BM 觀察 D。 BM (body/mind): 五受陰、六入處。 D (dharma): 無常、苦、空、非我。 2. 對治五蓋的思惟。 思惟 X,對治 Y。 (X ↓ Y): (不淨觀 ↓ 貪欲蓋), (慈心 ↓ 瞋恚蓋), (明照 ↓ 睡眠蓋), (寂止 ↓ 掉悔蓋), (緣起法 ↓ 疑蓋) 3. 長養七覺支的思惟。 思惟 X,長養 Y。 (X ↑ Y): (四念處 ↑ 念覺支), (有擇善法、擇不善法 ↑ 擇法覺支), (四正斷 ↑ 精進覺支), (有喜、喜處 ↑ 喜覺支), (有身猗息、心猗息 ↑ 猗覺支), (有四禪 ↑ 定覺支), (有斷界、無欲界、滅界 ↑ 捨覺支) 相關經文: 「如理作意五取蘊為無常的、苦的、病的、腫瘤的、箭的、禍的、疾病的、另一邊的、敗壞的、空的、無我的。」 -- 相應部 22 相應 122 經/持戒者經 (對應北傳經典: 雜阿含 259 經) 「精勤思惟:『五受陰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 -- 雜阿含 259 經 「如理作意眼,...如實看見眼的無常。如理作意耳……鼻……舌……身……意……」 -- 相應部 35 相應 158 經/自身內無常之歡喜的滅盡經 (對應北傳經典: 雜阿含 189 經) 「於眼當正思惟、觀察無常。所以者何?於眼正思惟、觀察無常故,於眼欲貪斷,欲貪斷故,我說心正解脫。耳、鼻、舌、身、意,正思惟、觀察故,欲貪斷,欲貪斷者,我說心正解脫。」 -- 雜阿含 189 經 「當正思惟:『觀身無常、有為、心緣生法,若觸、身識、身觸、身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有為、心緣生法。』」 -- 雜阿含 241 經 「何等為貪欲蓋不食?謂不淨觀,於彼思惟,未起貪欲蓋不起,已起貪欲蓋令斷,是名貪欲蓋不食。 何等為瞋恚蓋不食?彼慈心思惟,未生瞋恚蓋不起,已生瞋恚蓋令滅,是名瞋恚蓋不食。 何等為睡眠蓋不食?彼明照思惟,未生睡眠蓋不起,已生睡眠蓋令滅,是名睡眠蓋不食。 何等為掉悔蓋不食?彼寂止思惟,未生掉悔蓋不起,已生掉悔蓋令滅,是名掉悔蓋不食。 何等為疑蓋不食?彼緣起法思惟,未生疑蓋不起,已生疑蓋令滅,是名疑蓋不食。 何等為念覺分食?謂四念處思惟已,未生念覺分令起,已生念覺分轉生令增廣,是名念覺分食。 何等為擇法覺分食?有擇善法,有擇不善法,彼思惟已,未生擇法覺分令起,已生擇法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擇法覺分食。 何等為精進覺分食?彼四正斷思惟,未生精進覺分令起,已生精進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精進覺分食。 何等為喜覺分食?有喜,有喜處,彼思惟,未生喜覺分令起,已生喜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喜覺分食。 何等為猗覺分食,有身猗息、心猗息思惟,未生猗覺分令起,已生猗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猗覺分食。 何等為定覺分食?謂有四禪思惟,未生定覺分令生起,已生定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定覺分食。 何等為捨覺分食?有三界。何等為三?謂斷界、無欲界、滅界,彼思惟,未生捨覺分令起,已生捨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捨覺分食。」 -- 雜阿含 715 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