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經
增壹阿含12品1經: 四念處的修行方式
第 2 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於是中不見一法速磨滅者,憎嫉梵行。
沒有比憎恨、忌妒更快速損毀清淨的修行的了。
是故,諸比丘!當修行慈忍,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
慈忍: 慈悲、忍辱。
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 3 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一人出現世時,諸天、人民、魔及魔天、沙門、婆羅門,最尊最上,無與等者,福田第一,可事可敬。
云何為一人?
所謂多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
多薩阿竭.阿羅呵.三耶三佛: 佛陀。「多薩阿竭」為「如來」的音譯,「阿羅呵」為「應供」的音譯,「三耶三佛」為「等正覺」的音譯,是如來十號的前三個,這裡以這三個稱號來代表佛陀。
是謂一人出現世時,過諸天、人民、阿須倫、魔及魔天、沙門、婆羅門上,最尊最上,無與等者,福田第一,可事可敬。
如是,諸比丘!常當供養如來。
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 4 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其有瞻視病者,則為瞻視我已;有看病者,則為看我已。
瞻視病者: 慈悲心的實踐。
所以然者,我今躬欲看視疾病。
諸比丘!我不見一人於諸天、世間、沙門、婆羅門施中,最上無過是施。
其行是施,爾乃為施,獲大果報,得大功德,名稱普至,得甘露法味。
所謂如來.至真.等正覺,知施中最上無過是施。
其行是施,爾乃為施,獲大果報,得大功德。
我今因此因緣而作是說:『瞻視病者,則為瞻視我已而無有異,汝等長夜獲大福祐。』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 5 經
本經世尊說明頭陀行的內容,並鼓勵讚嘆頭陀行,提醒不要毀謗頭陀行。
雖然頭陀行像是獨善其身,但乞食能夠讓其他人有機會布施,且行頭陀行能夠證悟涅槃,因此不要毀謗頭陀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其有歎譽阿練若者,則為歎譽我已。所以然者,我今恒自歎譽阿練若行。其有誹謗阿練若者,則為誹謗我已。
阿練若: 離開聚落,寂靜而適合修行的地方。十二頭陀行之一。
其有歎說乞食,則為歎譽我已。所以然者,我恒歎說能乞食者。其有謗毀乞食,則為毀我已。
其有歎說獨坐者,則為歎說我已。所以然者,我恒歎說能獨坐者。其有毀獨坐者,則為毀我已。
其有歎譽一坐一食者,則為歎譽我已。所以然者,我恒歎譽一坐一食者。其有毀者,則為毀我已。
一坐一食: 一天只吃一餐,即日中一食,而且一離開座位就算結束用餐,不會再吃更多東西,這是十二頭陀行之一。本經中提到「一坐一食」是戒律之一,但現存的出家戒律只要求過午不食,沒有強制要求日中一食,可能佛陀立了此戒後來放寬了規定。
若有歎說坐樹下者,則為歎說我身無異。所以然者,我恒歎譽在樹下者。若有毀彼在樹下者,則為毀我已。
其有歎說露坐者,則為歎說我已。所以者何?我恒歎說露坐者。其有毀辱露坐者,則毀辱我已。
其有歎說空閑處者,則為歎說我已。所以者何?我恒歎說空閑處者。其有毀辱空閑處者,則為毀辱我已。
其有歎說著五納衣者,則為歎說我已。所以者何?我恒歎說著五納衣者。其有毀辱著五納衣者,則為毀辱我已。
五納衣: 撿拾被丟棄的衣物,清洗後縫製成的衣服,來源包括「道路棄衣、糞掃處衣、河邊棄衣、蟻穿破衣、破碎衣」這五種,也可指「火燒衣、水漬衣、鼠咬衣、牛嚼衣、嬭母棄衣」這五種。又譯作「糞掃衣」。穿五納衣而不穿施主布施的衣服是十二頭陀行之一。
其有歎說持三衣者,則為歎說我已。何以故?我恒歎說持三衣者。其有毀辱持三衣者,則為毀辱我已。
其有歎說在塚間坐者,則為歎說我已。何以故?我恒歎說在塜間坐者。其有毀辱在塚間坐者,則為毀辱我已。
其有歎一食者,則為歎說我已。何以故?我恒歎說一食者。其有毀辱一食者,則為毀辱我已。
一食: 一天只吃一餐。
其有歎說日正中食者,則為歎說我已。何以故?我恒歎說正中食者。其有毀辱正中食者,則為毀辱我已。
其有歎說諸頭陀行者,則為歎說我已。所以然者,我恒歎說諸頭陀行。其有毀辱諸頭陀行者,則為毀辱我已。
我今教諸比丘!當如大迦葉所行,無有漏失者。所以然者,迦葉比丘有此諸行。
大迦葉: 比丘名,在佛成道後第三年隨佛出家,第九日即證得阿羅漢。佛陀稱讚他「十二頭陀,難得之行」第一,並曾在輕視大迦葉尊者衣服破爛的比丘前,讓半座給他坐。又譯為「摩訶迦葉」。
是故,諸比丘!所學常當如大迦葉。
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 6 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尊者大迦葉住阿練若,到時乞食,不擇貧富,一處一坐,終不移易,樹下,露坐,或空閑處,著五納衣,或持三衣,或在塚間,或時一食,或正中食,或行頭陀,年高長大。
爾時,尊者大迦葉食後,便詣一樹下禪定。
禪定已,從坐起,整衣服,往至世尊所。
是時,世尊遙見迦葉來,世尊告曰:「善來,迦葉!」
時,迦葉便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世尊告曰:「迦葉!汝今年高長大,志衰朽弊。
汝今可捨乞食,乃至諸頭陀行,亦可受諸長者請,并受衣裳。」
迦葉對曰:「我今不從如來教。所以然者,若當如來不成無上正真道者,我則成辟支佛。
辟支佛: 沒有老師教導,自己觀因緣而覺悟解脫,且不為大眾說法的聖者。又譯為「緣覺」、「獨覺」。
然彼辟支佛盡行阿練若,到時乞食,不擇貧富,一處一坐,終不移易,樹下,露坐,或空閑處,著五納衣,或持三衣,或在塚間,或時一食,或正中食,或行頭陀。
如今不敢捨本所習,更學餘行。」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迦葉!多所饒益,度人無量,廣及一切,天、人得度。
所以然者,若,迦葉!此頭陀行在世者,我法亦當久在於世。
設法在世,益增天道,三惡道便減,亦成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三乘之道,皆存於世。
諸比丘!所學皆當如迦葉所習。
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 7 經
本經及以下幾經中,幾位比丘修行得到成就,但因貪著利養而退轉,導致墮至三惡道。
要不時提醒自己,莫忘初心,滅除貪、瞋、癡。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利養甚重,令人不得至無上正真之道。
利養: 以利益保養身體。
利養源自於貪。
所以然者,諸比丘!彼提婆達兜愚人,取彼王子婆羅留支五百釜食供養。
提婆達兜: 阿難尊者的兄長,佛陀的堂兄弟,曾加入佛教僧團,在修成神通後貪取名利而自立教團,吸收阿闍世王的供養,與佛陀為敵。又譯為「提婆達多」、「調達」。
婆羅留支: 阿闍世王之別稱。義譯折指、無指。阿闍世王初生時,相者言凶,其父遂令人從樓上拋下而不死,但斷損一指,故以為名。
設彼不與者,提婆達兜愚人終不作此惡。
以婆羅留支王子五百釜食日來供養,是故提婆達兜起五逆惡,身壞命終,生摩訶阿鼻地獄中。
以此方便,當知利養甚重,令人不得至無上正真之道。
若未生利養心不應生,已生當滅之。
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 8 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提婆達兜壞亂眾僧,壞如來足,教阿闍世取父王殺,復殺羅漢比丘尼,在大眾中而作是說:「何處有惡?惡從何生?誰作此惡當受其報?我亦不作此惡而受其報。」
爾時,有眾多比丘,入羅閱城乞食而聞此語。
提婆達兜愚人在大眾中而作是說:「何處有惡?惡從何生?誰作此惡而受其報?」
爾時,眾多比丘食後攝取衣鉢,以尼師壇著右肩上,便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眾多比丘白世尊曰:「提婆達兜愚人在大眾中而作是說:『云何為惡無殃,作福無報,無有受善惡之報。』」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惡、有罪,善惡之行皆有報應。
若彼提婆達兜愚人知有善惡報者,便當枯竭,愁憂不樂,沸血便從面孔出。
以彼提婆達兜不知善惡之報,是故在大眾中而作是說:『無善惡之報,為惡無殃,作善無福。』」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愚者審自明, 為惡為有福;
我今豫了知, 善惡之報應。
豫: 事先。
如是,諸比丘!當遠離惡,為福莫惓。
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 9 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受人利養甚重不易,令人不得至無為之處。
所以然者,利養之報,斷入人皮,以斷皮,便斷肉;以斷肉,便斷骨;以斷骨,便徹髓。
智度論五曰:「是利養法如賊,壞功德本。譬如天雹傷害五穀,利養名聞亦復如是。壞功德苗令不增長,如佛說譬喻。如毛繩縛人斷膚截骨,貪利養人斷功德本,亦復如是。」
諸比丘!當以此方便,知利養甚重。
若未生利養心便不生,已生求令滅之。
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 10 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受人利養甚為不易,令人不得至無為之處。
所以然者,若彼師利羅比丘不貪利養者,不作爾許無量殺生,身壞命終,生地獄中。」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受人利養重, 壞人清白行;
是故當制心, 莫貪著於味。
師利以得定, 乃至天帝宮;
便於神通退, 墮於屠殺中。
諸比丘!當以此方便,知受人利養甚為不易。
如是,比丘當作是學,未生利養心制令不生,已生此心求方便令滅。
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延伸閱讀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增壹阿含經壹入道品第十二
CBETA: 增壹阿含經 第 5 卷
在家居士的理財觀念